当前位置:骨外科(医学高级)题库>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题库

问题:

[单选] 女,60岁,干部,3天前开始腹泻,继之发热,体温39~40.5℃,出汗多,尿量减少,入院前一天病情加重,血压下降,在当地经抗休克处理效果不佳而转院。体查:体温39℃,血压0,四肢末端冰凉、发绀,注射部位可见淤斑,血象:WBC10.2×10/L,N0.82,L0.18,PLT105×109/L,尿蛋白阴性。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 革兰阴性杆菌
B . 革兰阳性球菌
C . 出血热病毒
D . 真菌
E . 螺旋体

女性,28岁。不慎从高处跌落,半小时后急送医院。查体:神志清、腹痛、右大腿畸形伴疼痛。3天后排除腹部外科情况。患者诊断是右股骨下1/3螺旋骨折,骨盆骨折伴轻度移位,但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此时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 A.右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血管探查术。 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 右股骨行垂直悬吊牵引。 外固定支架固定。 探查血管后石膏管型外固定。 某年3月,在某一小学二年级,连续有3名儿童因高热、头痛、呕吐入院,其中两人当时有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为预防该病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中,下列哪条是不必要的() 隔离病人。 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补种菌苗。 使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服药预防。 下列哪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细胞()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NK细胞。 CTL细胞。 下列哪项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 补体结合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中和试验。 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病毒分离。 男,18岁,学生,持续发热10天,体温38~40.5℃,休克1天,病前1周打篮球时右大足指有刺伤史,体查:血压49/37mmHg,右侧腹股沟可扪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中、有压痛,右侧臀部可见5cm×7.5cm大小肿块,局部有红、肿、热、压痛,无波动感,血象:WBC22.0×109/L,N0.92,L0.08。初步考虑为感染性休克,最可能的致病原因是() 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阳性球菌。 寄生虫。 病毒。 真菌。 女,60岁,干部,3天前开始腹泻,继之发热,体温39~40.5℃,出汗多,尿量减少,入院前一天病情加重,血压下降,在当地经抗休克处理效果不佳而转院。体查:体温39℃,血压0,四肢末端冰凉、发绀,注射部位可见淤斑,血象:WBC10.2×10/L,N0.82,L0.18,PLT105×109/L,尿蛋白阴性。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