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12普通生物学[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本体感受器。
【答案】本体感受器是指感受自身肌肉、腱、关节的张力和运动的器官。能感受自身姿态、
;对刺激敏感。 运动;不会适应(习惯化)
2. 内环境。
【答案】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或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3. 必需元素。
【答案】必需元素是指完成植物的生活周期所必需的元素。
4. 活性部位。
【答案】活性部位是指在酶表面具有一些凹沟结构上,是酶分子与底物分子锲合形成复合物的位点。
5. 趋异进化。
【答案】趋异进化是指同源生物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有不同的进化趋势,某些方面变得不相同的现象。
6. 双名法。
【答案】双名法是林奈创立的为物种命名的方法,由拉丁化的属名和种名联合构成。
7. 基因组学。
【答案】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的科学。
8. Hayflick 界线。
【答案】Hayflick 界线是指Hayflick 等人发现的细胞分裂能力和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规律,如体外培养人的二倍体细胞,只能培养成活40〜60代。
二、填空题
9. _____、_____、_____等构成了雌性生殖系统。
【答案】卵巢;生殖管道;外生殖器
【解析】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生殖管道和外生殖器组成。其中卵巢是雌性生殖腺,能产生
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生殖管道包括输卵管、子宫、阴道。输卵管有两条,输卵管是输送卵子到子宫的管道,又是提供受精的场所;子宫的功能是接受、容留和滋养受精卵,孕育胎儿;阴道是月经血流到体外和胎儿娩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处女膜和前庭大腺。
10.两只基因型为
【答案】51
11.免疫机制有两种:_____和_____。
【答案】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12.细胞增殖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3种。
【答案】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3.氮麻醉现象是因为血浆中的氮成气泡状释放出来,阻断_____所致。
【答案】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14.人科不同于猿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人科是灵长类中唯一_____的动物。所以,_____是已知的最早的一类人科成员。
【答案】能两足直立行走;南猿
15.光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16.碱基一类是_____,单环分子;另一类是_____,双环分子。
【答案】嘧啶;嘌呤
17.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其树干的生活组织可通过周皮上的_____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皮孔
18.哺乳类肺的功能单位是_____。
【答案】肺泡
的动物交配,基因A 和基因b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双亲的配子中都有20%是重组的,预期“AB ”个体是_____%。
三、简答题
19.简述动物的不同防御行为或防御对策。
【答案】防御行为是指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总共有10种不同的防御对策:
(1)穴居
穴居或洞居减少了与捕食者相遇的概率,但也造成了寻找配偶和觅食的困难。
(2)隐蔽
很多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背景色一致,因此不易被捕食者发现。
(3)警戒色
有毒的或不可食的动物往往具有极为鲜艳醒目的颜色,这种颜色对捕食者往往具有信号和广告的作用,能使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例如胡蜂和黄蜂。
(4)拟态
一种动物因在形态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而得到好处。
(5)回缩
遇到危险时多毛类、软体动物、龟鳖和刺猬常用的防御手段。
(6)逃遁
动物在捕食者接近时往往靠快跑或飞翔迅速逃离采取不同的对策。
(7)威吓
不能迅速逃跑或被捉住的动物采用的防御手段。
(8)假死
动物逃避捕食动物的攻击采取的手段,如甲虫、蝴蛛、幢螂和负鼠等。这些动物只能短时间保持假死状态。
(9)转移捕食者的攻击部位
动物通过诱导捕食者攻击自己身体的非要害部位而逃生的,例如眼蝶。
(10)反击
动物在受到捕食者攻击时的最后防御手段,利用一切可用的武器(牙、角、爪等)进行反击。
20.什么是鸟类的双重呼吸?
【答案】吸气时,前、后气囊扩张,肺内废气进入前气囊储存;外界新鲜空气进入气管,到肺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部分新鲜空气到后气囊储存。
呼气时,前气囊压缩,废气经支气管呼出体外;后气囊压缩,新鲜空气进入肺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
21.保证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和在突触处单向传导的机制如何?
【答案】(1)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传播时,不应期:动作电位产生后,钠离子通道全部关闭,此时即使再有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不应期;
(2)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突触处传播时,只有突触前膜内才有突触囊泡、神经递质,故神经冲动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