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西方经济学982经济理论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推导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并说明其为何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1)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导致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进行解释,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考察微观经济中的基本单位一一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的,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如下:
假设一个典型的企业i 的供给函数为:
其中,y i 是企业的产量,P i 是其产品的价格,P 为反映市场价格总状况的总价格水平,y i *是企业潜在的或正常的产量,h>0。在以P i 为纵坐标,yi 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①式表ry 为一条正斜率的供给曲线。在实际中,企业并不知道价格水平P ,而只能对其加以估计,用P 表T 企业对e
价格总水平P 的估计,则①式变为:
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可按下述方程来进行:
其中,表示社会上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b 为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
调整系数。将③式代入②式并整理,可得:
济的总供给函数变为:
产量,将④式中的参数nh (1-b )用字母
式中,参数表示,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可改写为:
>0户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此式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2)新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其前提假设中的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
的,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 个像企业i 的企业组成,则经 ④式就是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其中y 为总产出,P 为总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
说,当市场中的价格水平时,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水平; 当现实价格水平超过预期的价格水,产出就会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平时(即)
2. 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重大差别:
(1)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即假定如凯恩斯所言,“劳工间有公
,开协定或默契,不愿接受较低工资而工作”“劳工确实不愿意接受较低货币工资而工作,现行货
,币工资减低时,确实会引起罢工等现象”“劳工们坚持不让货币工资降低”(凯恩斯著《就业利息
,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戮性,即工资和价格不和货币通论》第二章)
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十分缓慢,需耗费相当时日;
(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卞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使非市场出清理论有了微观基础,突破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
3. 货币政策效果与IS 和LM 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答案】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根据IS-LM 模型,变动货币供应量会导致LM 曲线平移,从而与IS 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前后均衡收入的变化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形状,即取决于曲线的斜率。
(1)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坦,即曲线斜率越小,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好; 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差。
这是因为IS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系数d , IS 曲线越平坦意味着d 值较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较明显。当LM 曲线由于货币政策而移动使得利率变化时,d 值较大会导致投资需求变化很多,从而国民收入也会有较明显的变化,也即货币政策效果较好。
(2)在IS 曲线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即曲线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这是因为,当LM 曲线较平坦即斜率较小时,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 较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当货币供给量变化引起利率变动时,较小的利率变动就能够产生较多的货币需求变动,从而使货币市场重新均衡。也就是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利率影响很小,从而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也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差。
4. 简述IS-LM 模型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1)IS-LM 模型的内容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虽然论述了利息和收入水平的关系,但陷入了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 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个尝试性解释》一文中把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IS-LM 模型,以解决循环推论的问题。
在IS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 在LM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 曲线与LM 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 与LM 的联立方程组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图所示。
图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图中,IS 曲线与LM 曲线交于E 点,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使得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E 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2)IS-LM 模型的意义
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的最流行的阐释。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建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基础之上。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 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 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5. 引起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答案】,可知造成LM 曲线移动的因素只能是:
(1)名义货币供给量M 的变动。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 增加,LM 曲线向右下力一平移,反之,LM 曲线向左上方平移。实际上,央行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在IS-LM 模型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