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日语口译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中国有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湖南的_____和四川的蜀绣。

【答案】湘绣

【解析】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

2. 日语的表音符号平假名是根据中国汉字的_____演化而来的。

【答案】草书

【解析】平假名是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平假名是从中国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为日本女性专用,后随着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人也开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3. 父系氏族最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其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故龙山文化又称为_____。

【答案】黑陶文化

【解析】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故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

4. 古代实行科举制度时,将殿试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始自于_____朝。

【答案】宋

【解析】宋代继承了唐代的科举制,并做了有一些重要的改革。北宋时,殿试第一名称“榜首”,二、二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以称“状元”。南宋以后,专以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其后历代成为定制。

5.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和_____。

【答案】灵渠。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一是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兴建的“都江堰”; 二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三是由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

6. _____最先把“教育”二字连用。

【答案】孟子

【解析】《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孟子最早将“教、育”两字连用,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7. 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

【答案】《皇览》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巫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己失传,现只有辑本。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朽钞》。

8. 唐朝时_____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

【答案】鉴真

【解析】扬州大明寺僧人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排除一切险阻,六次冒死东渡,终于在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东渡成功,并且在日本弘扬律宗,为中日文化交流写下光辉的一页,他自己也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

9. 京剧中,表示奸诈多疑的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_____

【答案】白色

【解析】戏曲的夸张主要在形象,脸谱就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忠义、宽厚的人用红脸,正直、严肃的人用黑脸,稳重、正义的人用紫脸,内有心计的人用黄脸,某傲不驯的人用蓝脸,勇猛、暴躁的人用绿脸,奸诈、多疑的人用白脸,滑稽可笑的人用丑角脸,等等。

10.天主教的各级神职人员中,_____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他们通常被称为红衣大主教。

【答案】枢机主教

【解析】天主教的组织十分严密,神职人员主要有枢机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神甫、修上和修女。枢机主教即通常所说的红衣大主教,他们由教皇任命,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一般都担任罗马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务; 首席主教,各国天主教会的首脑; 总主教,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 神甫(也称神父),在基层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则是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二、判断题

11.秦朝时期对汉字形体进行了第一次规范化,所规范的汉字称为隶书。

【答案】错误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

12.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联系至少从唐代就开始了。

【答案】错误

【解析】魏、蜀、吴三国各自都采取了相对有益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政策,如吴国兴起造船和蜀国努力改善民族关系。而吴国军队到达台湾(时称夷洲),开启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政治联系。

13.汉唐时期的北方民族回给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

【答案】正确

【解析】回鹘,突厥的分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原称回绝,唐德宗时改称回鹊。位于漠北的回鹃汗国于840年被黯戛斯灭亡后,分三支西迁和南迁到了新疆和甘肃,后形成了今日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14.现存北京的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高等学府。

【答案】正确

【解析】国子监后来在发展演变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己取代国子学,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h}质的东西。到清代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北京国子监,就是元、明、清三代沿用的最高学府。

15.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

【答案】正确

【解析】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洲和非洲的大片地区,尤以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为盛。

16.明清时期,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取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答案】正确

【解析】乡试及格者都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朝廷录用之意。会试取中后,通称“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一甲第一名为状元,会试之后接着举行殿试,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取第一名,就称为“连中三元”。

17.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与国子监、太学等没有很大的区别。

【答案】错误

【解析】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制度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8.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中医的经络学说和道教的引导之术。

【答案】正确

【解析】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其养生理论仍是当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