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632现代汉语与藏语文(二)(各占50%)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2.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3.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如“小明吃了苹果。”,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4. 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案】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是分析短语和句子的方法,它来源于国外结构主义语法学派。分析时尽量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即一分为二,所以又称“二分法”。遇到不能二分的兼语短语、连谓短语和多项的联合短语,就只能多分。这种分析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内部的组合层次,因而又把这种析句法称为“层次分析法”。析句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分,二是定性。切出的成分必须是有语法关系而又合原意的语法单位。
二、简答题
5. 简述汉字标准化的内容。
【答案】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四定”:
(1)定量
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以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便于现代化建设中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讯传递、情报检索、指挥调度、生产管理以及打字印刷等的汉字处理。
(2)定形
定形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整理过程中,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为汉字的定形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定音
定音是指规定异读词的读音。人名、地名的异读,要进一步审订。轻声词、儿化词在书面上表示不出来,口语里有一定的随意性,应该编写相应的词表。另外,一些多音多义字的读音也应该审订。
(4)定序
定序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以便于查检。排列汉字便于查检汉字,所以又称检字法。工具书的编写,档案、资料索引的编排,印刷铅字的排列,计算机汉字字库的编制和汉字信息处理等,都要求汉字有定序。
总之,在汉字的规范化中要严格遵循这四条原则。
6. 试把下列省级行政区简称字音的声母写出来,并写出全称汉字及其声母。
京( ) 沪( ) 津( ) 辽( ) 吉( )
黑( ) 晋( ) 冀( ) 蒙( ) 鲁(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陕( ) 甘( ) 宁( ) 青( )
新( ) 川( ) 渝( ) 藏( ) 滇( )
黔( ) 台( ) 港( ) 澳( )
【答案】京(J )北京(b , j ) 沪(h )上海(sh , h ) 津(J )天津(t , j )
辽(1)辽宁(1, n ) 吉(j )吉林(j , 1) 黑(h )黑龙江(h , 1, j )
晋(J )山西(sh , x ) 冀(J )河北(h , b ) 蒙(m )内蒙古(n , m , g )
鲁(1)山东(sh , d ) 苏(s )江苏(j , s ) 浙(zh )浙江(zh , j )
皖(w )安徽 闽(m )福建(f , j ) 赣(g )江西(j , x )
豫(Y )河南(h , n ) 鄂( )湖北(h , b ) 湘(x )湖南(h , n )
粤(v )广东(g , d ) 桂(g )广西(g 、x ) 琼(q )海南(h , n )
陕(sh )陕西(sh.x ) 甘(g )甘肃(g 、s ) 宁(n )宁夏(n.x )
青(q )青海(q 、h ) 新(x )新疆(x , j ) 川(ch )四川(s , ch )
渝(y )重庆(ch , q ) 藏(z )西藏(x , z ) 滇(d )云南(y , n )
黔(q )贵州(g , zh ) 台(t )台湾(t , w ) 港(g )香港(x , g )
7.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是什么?
【答案】国家有关部门于1955年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的含义和标准。会后国务院根据会议精神决定以“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8. 就下面两句进行比较,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哪里。
①满天的阳光下,一川的翡翠雕刻似的大瓜,一个个大如斗。
②沙家店一战,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再也不敢恋战,只有夹着尾巴冒死南逃了。
【答案】例①有两处比喻,例②是比拟(拟物)。比喻是取其一个相似点,通过喻体加以形象描绘,并不涉及本体事物其他方面属性的描写问题。如例①以“翡翠雕刻”喻瓜的色泽与整个光洁晶莹的外形,以“斗”喻瓜的大。比拟是物我不分,把拟体的特征加给本体,把本体完全当做拟体来描述,例②把敌人当做狗来描述,拟体(狗)并不出现,直说本体“夹着尾巴”,这就是比拟。
9. 什么是语音? 它同自然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答案】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1)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3)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这也是语音同其他声音的根本区别。
10.你对社会上某些人提出恢复繁体字、废除简体字的观点是如何看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汉字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文字形体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简体字不仅降低了记忆难度,而且便于书写。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如果开历史倒车,重新恢复繁体字,不仅会增加读书写字的难度,而且给人们的交流带来阻碍。
(2)汉字改革工作经历了很长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许多先驱者在文字制度变革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方面都提出好多方案和建议,并为改革汉字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汉字简化是汉字改革工作的重要部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推行规范汉字”。只有使用规范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