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8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14
一、名词解释
1. 《北京条约》
【答案】《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24、25日,清政府先后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堂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増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2. 时务学堂
【答案】时务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在长沙创办的新式学堂。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唐才常等
任分教习。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求是书院。
3.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4. 一二•九运动
【答案】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5. 圣库制度
【答案】圣库制度是指清代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宣布“凡物皆天赐来,不须钱买”,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
活所需由圣库供给。凡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一经查出,金银没官,人即治罪。后因天京城内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太平天国开办了官营商业。
6. 五院制
【答案】五院制是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10月以后实施的组织形式。《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五院同为治权机关,互不统属,互相独立。五院正、副院长由国民政府主席于国民政府委员中提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向国民政府主席负责。
7. 清流派
【答案】清流派是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逐渐形成的以李鸿藻为首领,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的一个派别。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南北”两派,北派顽固派首领李鸿藻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学士在自己的周围,以壮大声势,这些“台谏词垣”也以依附李鸿藻为晋身之阶,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都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借用他们的言论牵制洋务派,暗中放任清流派,因此“清流派”的势力煊赫一时。“清流派”对兴办洋务并不都持反对态度,其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后来就成为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8. 湖北军政府
【答案】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湖北起义武装的军政机关,又称武昌军政府、武昌都督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立即成立湖北军政府,强推原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为都督,设参谋、军令、政事、外交四部。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被各省公认为临时中央军政府。曾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等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和法令。在组织汉口保卫战中,有力地抵制了清政府的镇压。1912年4月,随着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而撤销。
二、论述题
9.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1937的经济政策。
【答案】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1937的经济政策有:
(1)关税自主
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1928年7月,美国首先与国民政府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法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陆续与南京国民政府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1930年5月国民政府也与日本缔结了“中日关税条约”。上述条约在原则上都承认了中国关税自主。
(2)废两改元
1933年3月10日,中国币制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银两是中国历来通行的货币单位。
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1917年虽有倡废两改元之议,迄未实现。3月10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原定以银两收付者,在上海应以银两7钱1分5厘折合银币1元的标准以银币收付。上海以外应按4月5日申汇行市,先行折合规元,再以规元7钱1分5厘折合银币1元的标准收付。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3银行兑换银币。这次货币改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
(3)法币政策
法币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该政策实行于1935年11月4日,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法币政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它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4)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这场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已不仅是发展了国民经济,増加了国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因此,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切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10.简述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案】(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八七会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告全党党员书》,主要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坚决清算了国民革命高潮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会议认为,“如果不抛弃这一机会主义的方针,纠正过去的错误,那就不能正确地规定将来的工作,自然更不能进行革命的斗争,以适应当前的艰巨任务”。
②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关于土地革命,会议规定了没收大、中地主土地和祠族庙宇土地分给価农及无地农民的原则。会议通过了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大纲。
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明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要求全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③成立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政治局委员有苏兆征、向忠发、霍秋白、李维汉等9人,候补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7人。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3人为常委。
(2)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①八七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它清算和结束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