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613生物综合一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613生物综合一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2
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613生物综合一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10
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613生物综合一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19
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613生物综合一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27
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613生物综合一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35
一、名词解释
1.
増强子
【答案】
增强子
顺序。
2.
导肽
【答案】
导肽是指能够指导线粒体、叶绿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并进入相应的细胞器中的信号序列。
3.
多聚核糖体
【答案】
多聚核糖体
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
4.
锚定依赖性生长
【答案】
锚定依赖性生长
上也会停止分裂直至凋亡的现象。
5.
序列
【答案】
序列是位于原核细胞
起始密码子上游的一段与核糖体小亚基的
与小亚基的结合。是指大多数正常细胞必须附着在胞外基质上才能成功生长,即使培养基中含有刺激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如果细胞不能贴附在胞外基质是指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的聚合体。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
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是指在真核生物基因的上游或下游存在的能增强基因转录的特异结合的特殊序列。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
它介导
6.
非共生起源学说
【答案】
非共生起源学说是指认为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它比典型的原核细胞大,这样就要逐渐增加呼吸作用的膜表面的一种学说。开始是通过细菌细胞膜的内陷,扩张和分化(形成的双层膜分别将基因组包围在其中),后形成了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雏形。
7.
细胞连接
【答案】
细胞连接
邻细胞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方式。
8.
细胞坏死
【答案】
细胞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另一种形式,具有包括引发炎症反应在
被持续损伤,也能引发细胞坏死,
推测原因可能是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当细胞凋亡不能正常发生而细胞必须死亡时,坏死作为凋亡的“替补”方式被细胞采用;此外,
分裂旺盛细胞的
被活化。
9. 泛素-
蛋白酶体途径
【答案】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细胞内降解短寿命蛋白质的重要途径,与细胞多种生理功能
调节密切相关。首先通过酶
泛素化的蛋白质完全水解。
10.细胞分泌。
【答案】
细胞分泌是指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将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而又非内质网组成部分的蛋白质和脂通过小泡运输的方式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和分选运送到细胞内相应结构、细胞质膜及细胞外的过程。分泌的物质包括各种酶类、激素、神经递质、局部介质、血清蛋白、抗体,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在植物包括细胞壁成分。分泌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泌的物质主要是供细胞内使用;另一种是要通过与细胞质膜的融合进入细胞质膜或运输到细胞外。
11.
整合膜蛋白
【答案】
整合膜蛋白又称膜内在蛋白,是指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以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的一种蛋白。它与膜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
12.
核内有丝分裂
【答案】核内有丝分裂是指在核分裂过程中核膜始终保持完整的一种有丝分裂方式。纺锤丝可以完全局限在核内,如酵母菌;也可伸出核膜以外,但仍保持核膜的完整性。和的作用使将要被降解的蛋白质泛素化,再由蛋白酶体使是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细胞连接是多细胞生物体相
二、简答题
13.
用非特异性核酸酶处理染色质和裸露
时则产生随机大小的片段。染色质中
,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大多数被降解成的片段,
而处理裸露结合组蛋白形成核小体,这种结合可以阻止【答案】用非特异性核酸酶处理染色质时
,
被非特异性核酸酶降解。
14.编码胶原蛋白的基因突变往往造成有害的后果,导致严重疾病。改变甘氨酸残基的突变尤其具有破坏性,因为胶原蛋白链中每三个位点就有一个甘氨酸残基,以保证形成特有的三股螺旋。问:如果两个胶原蛋白基因拷贝中仅一个有缺陷,这样的胶原突变有害吗?
【答案】由于组装时三条胶原蛋白链必须在一起形成三股螺旋,因此即使同时有正常的胶原蛋白链存在,有缺陷的分子还是会妨碍组装。所以胶原蛋白的突变是显性的,即使有一个正常拷贝的基因存在,突变仍显示出有害的效应。
15.什么叫凝胶-
溶胶和溶胶-
凝胶转变?
【答案】原生动物中的变形虫,高等动物中的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没有鞭毛、纤毛等运动器官,但能够依靠细胞体的变化进行移动,叫作变形运动。通常要靠胞质环流形成伪足,细胞沿着伪足形成的方向前进。细胞内流动的细胞质叫作内质,从尾部流向前进中的伪足。当液流到达伪足时,流动的细胞质分向细胞的两侧,并形成较硬的外质。其间,位于细胞后部的外质被破坏并向前方提供新的内质,由此产生内质和外质的循环转变,并引起细胞向前移动。细胞质由坚硬的凝质状态(外质)向可流动的液态(内质)转变的过程称为凝胶-溶胶转变,相反的过程叫溶胶-凝胶转变。
16.简述细胞凋亡与坏死在形态学上的主要区别。
【答案】两者在形态学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凋亡过程中,整个细胞固缩,细胞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断或细胞器,然后逐渐分离,形成众多的凋亡小体,凋亡小体则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整个过程中,细胞膜的整合性保持良好,死亡细胞的内容物不会逸散到胞外环境中,不引发炎症反应。在细胞坏死时,细胞体积膨胀,细胞膜发生渗漏,细胞的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导致炎症的发生。
17.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细胞学和细胞生物学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细胞的发现;
(2)细胞学说的建立;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4)实验细胞学时期;
(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8.细胞质中进行的蛋白质合成分别是在游离核糖体和膜结合核糖体上完成的,请说明两者有什么不同?
【答案】根据核糖体所存在的形式,可分为膜结合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膜结合核糖体是附着在内质网膜或核膜表面的核糖体,以其大亚基与膜接触。游离核糖体则以游离状态分布在胞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