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811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宋刑统》

,【答案】《宋刑统》是宋代的主要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太祖建隆四年(963年)

由窦仪、苏晓等人编定。《宋刑统》把唐律作为标准,内容包括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2篇,每篇之下又分若干门,共213门,502条,30卷。它收集了自唐开元初年至宋建隆初年近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它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之一。

2. 八股文

【答案】八股文是指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一种应试的文体,又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其源于宋,明清则形成完整的形式和成为定制。它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

,不许做超出这个范围的发挥。 束股四个部分。八股文要求只述经义、只用朱熹《四书集注》

3. 昭宣中兴

【答案】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宣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昭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奉行武帝晚年的政策,多次减少徭役和赋税; 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 又在首都长安和各郡县

,就是将国有土地出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宣帝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 还“假民公田”

刘询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些办法都促进了汉中社会的安定。史称“昭宣中兴”。

4. 法相宗

【答案】法相宗是指隋唐时期佛教的重要宗派。广义而言,泛指俱舍宗、唯识宗等以分别判决诸法性相为教义要旨之宗派,然一般多指唯识宗,或以之为唯识宗之代称。由玄奘创立于贞观

,故名“法相宗”年问,其核心思想是“穷究万法之性相”。以其论证“万法唯识”、“心外无法”

,为宗旨,故又称“唯识宗”。它崇奉的主要佛经是《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和《唯识二十论》

主张宇宙万物皆由“识”幻化而成。

5. 黄册

,详【答案】黄册是明初用作征收赋税依据的户籍档案。开始编制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

细登载全国所有编入里甲人户的情况,如每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以及所属户类(民

户、军户、匠户)等。这种黄册每十年编造一次,其编造以里甲为单位,每里编为一册。册凡四份,一份上送户部,其余三份则由县、府、布政司各存一份。上送户部者,封面是黄纸,故称为黄册。因黄册是明政府征收赋税的依据,所以又称赋役黄册。

6. 文字狱

【答案】文字狱是指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历代中央政府为加强专制统治钳制文人的思想,即从其奏章、著作等文字中摘取只言片语,罗织罪名而制造的冤狱,史称文字狱。文字狱大兴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比较著名的有明史案、南山集案和吕留良案。文字狱不仅导致无数人无辜死亡,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深重灾难,可谓千古浩劫同时也抑制了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是封建统治者用血腥屠杀的方法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突出表现。

7. 八王之乱

【答案】八王之乱是指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与乱者主要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同、长沙王又、成都王颖、河间王顺、东海王越,以杨骏被杀后卫灌、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与贾后对抗为起始,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前后历时16年,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证,引发了西晋亡国和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8. 世兵制

【答案】世兵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的兵役制度。其意是指将士兵全家从普通百姓中抽离出来,使其脱离民籍,集中居住,变为军籍,除了士兵本人终身为兵外,其家口世代亦需为兵,士死,其寡妻遗女也要配士家。由是世兵制使服兵役成为一部分人的特定义务,这部分人称作士,其家成士家或军户。世兵制创立于三国,盛于西晋,东晋南朝逐渐衰落。北朝后期,世兵制逐渐为府兵制所取代。

9. 《四库全书》

【答案】《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委派纪昀等许多著名学者编纂的一部规模庞大的类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共收书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余册。所收之书的来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清廷的内府藏本,一是从各省收集的民间藏本。书成后共缮写七部,现完整保存下来的还有四部。《四库全书》编成后,编者们又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仍以经、史、子、集分类,类下又分目属。《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10.董仲舒

【答案】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哲学家。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曾任

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其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为武帝所采纳,致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绝其道,勿使并进”

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始终,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也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二、简答题

11.简述五代十国割据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原因

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都是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夺取皇位的。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2)影响

①对北方的影响

这一时期,北方各派军阀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征战频繁,赋税苛重,统治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对南方的影响

虽然这一时期分裂割据带来了连年战争,产生了一些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a. 农业方面。第一,南方各国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在南方各国中更居首位。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从水利灌溉的发达即可看出南方经济的发展。第二,桑树、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茶、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 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南唐制茶业最为发达,成都、金陵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

c. 商业方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发展。当时杭州、扬州已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都市。楚国商业活跃,各小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五代后期,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周世宗的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12.简述改土归流的含意与作用。

【答案】(1)改土归流的含义

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吏任命改革。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并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土官可以世袭,土司之间或有争斗,常为患边境,使中央政令难以贯彻实施,形成政府离心势力。

鉴于土司制度的弊病,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康雍乾时期清朝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