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应该遵循的要求。

【答案】要在检索文献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加工文献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有判断识别能力,才能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挑选出高质量的文献。一般而言,检索文献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通过浏览,不仅要广泛查阅自己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不仅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不仅要广泛查阅中文资料,同时也应查阅外文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通过细读,基本掌握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的问题,分歧意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著作、主要倾向。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

(3)勤于积累

研究者应养成不断学习、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读书治学的能力,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逐步积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目录。还要善于做摘要、札记、卡片,编制自己的文摘、提要、综述,建立个人资料

库,同时又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

由于文献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对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这就不仅需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而且必须靠理论思维;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联想和构思,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应该对文献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改造制作,要舍弃成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对资料真伪和价值的判断力和敏感性,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2.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顾名思义,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

种研究方法。用历史法研究教育,涉及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如下所述:

(1)历史性

①在研究对象上,历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历史发展实际过程及具体内容的考察,借以探求教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并对它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科学预言。

②在研究过程上,历史研究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的每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跟随客观事物本身自然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力图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发展历史的时间顺序和它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形态去进行描述。

(2)具体性

历史研究是在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揭示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的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从中探寻基本规律,所以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由于历史研究法不是从现有的教育实践去搜集所需要的事实,而只能通过对过去事实的不同形式的记载去恢复过去的事实以供研究。为了善于把握教育事实的总和,文献史料的搜集和鉴别就非常重要。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逻辑分析法,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的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常常表现得模糊不清的东西。

历史研究法区别于教育科学其他的研究方法体现在,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客体不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客体,而是已经凝结、稳定了的过去. 是已经发生了的、不可逆转的。主体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以现实为起点去认识、思考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3. 简述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分析的特点。

【答案】定性分析作为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手段,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

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必须立足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获得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完整的透视。

与定量分析不同,定性分析在内容上是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主要是立足于从哲学、心理学、伦 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层次上探讨,从而是整体地、发展地、反思地、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质的特性。也只有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加以分析,才有可能揭示教育过程各组成部 分之间内在的关系、过程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透过表面深入到内在本质. 说明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真正原因。

(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定性分析是以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性资料而不是量的资料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通常以书面文字或图 片等形式表现,而不是精确的数据形式;是在自然场合,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如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得来的 资料,带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定性分析的资料来自小的样本以及特殊的个案,而不是随机选择和大 的样本。正由于此,决定了定性分析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且需要量的资料补充。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在分析程序过程上,定性分析不同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有一个标准化程序,使用数学方法作出一个量的刻划,用数学语言表示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和判断, 具有逻辑的严静性和可靠性。而定性分析是一个不太严格的研究程序,前一步搜集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往往决定下 一步应该怎么做,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所具有的多样性,使定性分析过程常常变动,有很大灵活性。

(4)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归纳分析有个不同于演绎分析的一般程序。演绎分析是先有一个假设,然后搜集能检验假设的资料或事实,将事实与假设加以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果。而归纳分析却是先列出事实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途径。定性分析的客观性基于对所研究对象是否有丰富的台乎实际的材料,不仅可以从各个不同的事物经验中找出共同性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观察事例、典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同时研究事物的特例,找出相异之处及其原因。

(5)定性分析中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

定性分析是一种价值研究,一方面很容易受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主体一定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若干差异的存在以及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体验色彩,从而影响分析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教育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又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离开这一特定情境,一定的教育现象就不会发生,这就是背景的敏感性。因此定性分析很关注对背景的分析。

4. 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分,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参与式观察的优点

①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②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

③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2)参与式观察的缺点

①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