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造成咨询过程中出现沉默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对待?

【答案】沉默现象在会谈中也不容忽视,沉默之中仍有信息的传递。沉默可分为三类:

(1)创造性的沉默

原因:创造性沉默是来访者在会谈过程中,对他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所体验到的感觉的一种反应。在这种沉默之中,某些新的观念与情绪体验正在孕育、涌现。

识别与应对:“凝视着空间的某一点”也许可以看作是这种沉默的一种标志。此时,治疗者最好什么也不要说,但要在等待中注视着对方。直至其言语的或非言语的行为表示可以继续了,再继续会谈。如果觉察到对方不情愿讲出其当时的心理活动时,可以建议下次会谈再与来访者讨沦此事。

(2)自发性的沉默

原因:自发性的沉默往往来自不知下面该说什么好这样的情境。在治疗过程的初始阶段,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

识别与应对:此时,来访者的目光更多地是游移不定的,从一处看到另一处,也可能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看着治疗者。这种沉默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方的内心就会感到越紧张。此时治疗者可以先略等片刻以确定这种沉默是否属于第一种创造性的沉默,如若不是,治疗者应立即有所反应。

(3)冲突性的沉默

原因:冲突性的沉默可能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引起。还有可能他们认为下面将要讨论的那件事使他们感受到了某种威胁,或是在生治疗者的气,用沉默作为一种被动攻击的形式。

应对:①当人们感到害怕时,其非言语行为可能表达出这样的内容:“我真的并不想呆在这儿”。提一些一般性的、不涉及某些事情要害的问题以及作些保证,可以减少这种害怕的心理。

②当他们对治疗者感到愤怒时,他们的行动也会表现出不服气、冒火的样子来。当沉默是由于愤怒造成时,这种情绪可能是针对治疗者的。如果看到对方明显是在生气,治疗者最好采取主动对峙的方式,打破僵局,双方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

③在他们感到愧疚时,他们会回避治疗者的目光,表现出踌躇不安的样子。

面临冲突性沉默时,治疗者要以真诚的态度与来访者相处。如果对方拒绝配合,那么治疗者要等待一下,直到对方打算这么做了。此时的时间并未白白浪费,因为沉默的持续在不断增加着

对方内心情绪紧张的程度,直至对方感到无法再沉默了。这种信息也会有助于以后的治疗工作。

2. 简述钟友彬认知领悟疗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1)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遵循心理分析的理论和原则。他认为病症的根源在于儿童时受过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引起的恐惧在脑内留下痕迹,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就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以致用儿童的态度去对待在成年人看来不值得恐惧的事物。由于症状都是幼年期经历的恐惧在成人身上的再现,因此症状的表现必然带有幼稚性,具有不成熟的、儿童式的心理表现。

(2)治疗目的:要消除病人的症状,而症状的消除需有病人对治疗者解释的领悟。病人的领悟是在治疗者引导下达到的,因此疗效的取得不在于揭示了幼年的精神创伤,而在于病人对治疗者解释的信任,这就是领悟的本质。治疗的过程是一个治疗者与病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特别需要病人主观努力的过程。

(3)适应症主要为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变态等。

(4)步骤:①采取直接会面交谈方式。每次会见后要求病人写出对治疗者解释的意见及结合自己病情的体会,并提出问题。

②初次会见时,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如时间许可,则简单向病人解释其病态是儿童心理的表现。

③以后的会见可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起来的有关经验,但不要求深挖过去。

④引导病人,并和他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症状大都是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行动。其症状表现是以幼年的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问题。具体的解释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做出。

⑤当病人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之后,再向病人进一步解释病的根源在于过去,甚至在幼年时期。

3. 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有什么特征?

【答案】(1)治疗目标是具体的

具体的目标便于操作和评估,更容易帮助来访者取得进步。

(2)治疗目标是现实可行的

治疗的目标应该是现实的,要根据来访者本身的潜力、水平以及其周围环境的限制来定。超越现实可能性的目标不会使治疗得到最终的积极结果。

(3)治疗目标是心理学的目标

治疗目标是有利于来访者心理或人格健康发展。而不是生理学方面、物理条件方面的目标。有时来访者有些躯体症状,如这些症状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其目标也不是消除或减轻这些生理症状,而是怎样改变引发这种躯体问题的心理因素。

(4)治疗目标是分轻重缓急的

有些来访者只有一个治疗目标,而另一些来访者可能会有好几个治疗目标,此时,治疗者要

帮来访者分出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对来访者影响最大,他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5)治疗的目标易于进行评价

治疗目标需要经常检查和评价。若来访者有进步,此时回顾、检查治疗目标,对于来访者来说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强化;若治疗不顺利,要重新检查治疗的目标是否合适。

4. 简述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

【答案】许多行为治疗技术是得到广泛应用的、富有成效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学派的治疗者也常常选用个别的行为治疗技术。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有:

(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对于应付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人们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镇定情绪。

放松驯练包括:肌肉放松训练,想象性放松和深呼吸放松法。使用放松训练时要求治疗者先带领来访者学习放松方法,让来访者通过联系熟练掌握,当遇到情绪紧张的情景时可以自己进行放松。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是由沃尔朴最先发明及应用的。主要用于来访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系统脱敏法利用的是交互抑制的原理或反条件作用的原理来达到治疗目的。在系统脱敏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的是人的肌肉放松状态去颉颃由焦虑或恐怖引起的个体的心率、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反应。

系统脱敏法由3个部分组成:放松训练,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和要求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

(3)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也是行为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主要来自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治疗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 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这种行为。

模仿学习有3种方式:看电影或电视录像,听录音,由治疗者做示范。

模仿学习可分为被动的学习和主动的学习两种:

①被动的学习中,来访者只是看录像,听录音或观察示范情境,自己并不参与其中;

②主动的学习当中,来访者不仅要观察而且要参与行动。主动的模仿比被动的观看更为有效,主动的模仿相似于角色扮演中的一部分内容。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多用于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行为和进行社会技能训练。角色扮演在个别治疗和小组治疗中都比较常用。角色扮演可以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重复,又是一种预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来访者可学习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并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扮演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