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江西诗派
【答案】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中国历史卜第一个自发有织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 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风格生新瘦硬. 但兼有浏亮芋绵。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 《修竹篇序》
【答案】《修竹篇序》是初唐文学家陈子昂对东方此《咏孤桐篇》的评论。它也是陈子昂对自己创作体会的总结,是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陈子昂以汉魏诗歌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靡文风,感叹“风骨”和“兴寄”的失落。他盛赞这篇作品“骨气端翔,音倩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是风骨朗健的佳作。遂挥毫写下《修竹篇序》寄赠予东方虬,是唐初文学理论的代表作。
3. 赋、比、兴
【答案】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是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 上官体
【答案】上官体是初唐诗人上官仪所开创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5. 古文运动
【答案】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询、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6. 童心说
【答案】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费提出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费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费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二、简答题
7. 简述杜甫诗歌的特点
【答案】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取得了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就,是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其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对现实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
①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②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比如《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石壕吏》是通过老枢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一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杜诗的现实主义特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去揭不现实生活的本质。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杜甫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这种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杜甫的诗就像是“润物细无声”的轻风细雨,不知不觉地渗透了读者的心灵,让人容易亲近。比如“三吏”、“三别”,杜甫具体细致地写出这场战乱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具体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国家和人民深重的灾难。他还能够通过入微的刻画达到雄浑壮阔的境界,这才是杜甫超出一般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杜甫还有许多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中的一个侧面的剖析穿插起来,运用这些细节去表现重大的主题。比如他的《春望》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苍劲凝练的语言艺术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他又说:“新诗改罢自长吟,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是阴铿,“何”是何逊,这是南朝的两个诗人。杜甫写诗总是不断地在修改,改了以后还要不断地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再继续地修改。从而形成了苍劲,凝练的主要特色。
(4)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他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特别卓著。杜甫以前的七律大都是歌功颂德或者是应酬之作。杜甫不仅用七律来描绘自然的风景,或者用来赠答酬唱,而且用一七律这种形式表现政治内容,感叹时事,批评政治,抒发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8. 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答案】《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1)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婴宁为例,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甚至十在王生面前亦“笑不可竭”。本以为她天真活泼,为人憨纯,却又在她对西邻人家儿子的墙角恶作剧中露出她机警调皮的一面。不止如此,婴宁还重情重义。老妈妈对她的养育之恩,婴宁一直心存感激,在老妈妈死后,她抚摸尸体哭之悲恸,恳求夫君帮她将老妈妈的尸体与其夫秦氏合葬。而每年的寒食节,夫妻二人必到墓地拜祭清扫,从不缺漏。同时,婴宁亦不贪财,这从她以金钗易花便可得知。小小一个女子,在她身上竟可折射出如此之丰富的性格特点,由此观之,蒲松龄在《聊斋》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可谓精妙。
(2)故事情节倏忽变化、离奇曲折
《聊斋志异》虽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以紧紧吸引读者。如《红玉》中冯翁发现红玉与其子相如的夜夜往来,将红下叱之为“女子不守闺戒,既自站,而又以站人! 倘事一发,当不仅贻寒舍羞! ”受到如此不堪的斥责,原以为红玉会生气愤怒,要冯生对她负责。谁知她不仅不作丝毫纠缠,还主动提供给冯生娶吴村卫氏女的四十两聘金,决绝别去。冯生在红玉的帮助下,娶得美娇娘并得到一子。以为故事至此便告圆满,谁知又生曲折。因冯妻貌美,邑绅宋氏便想豪夺,冯生不从,便受宋氏御史一家及县令陷害,妻子父亲相继死去,儿子亦不知去向。当我们都为冯生的境遇捏一把汗,不禁感到同情时,红玉竟带着冯生的孩子出现了! 她勤勤恳恳为冯生重振家业,让冯生能专心念书高中举人; 她的努力也使得冯家肥沃田地一片接一片一,大屋一所接一所,从此生活富足。此外,还因为聊斋故事有大量的花妖狐魅参与到现实生活中来,他们都神通广人,来去鹃突,也就进一步促成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