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教育学院807教育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供给

【答案】教育供给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供给还包括非正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教育机会主要由政府、企业,或者社会团体所举办的学校提供的。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教师供给;②教育资源配置;③教育单位成本;④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2.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答案】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指国民收入分配按其最终使用性质划分的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重及其内部构成,还包括按社会各阶层及社会集团划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即它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3. 教育投资的使用结构

【答案】教育投资的使用结构亦称“教育投资使用比例”,即一国、一地区或一学校一定时期教育总投资中,教育事业费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之间,教育事业费中公用经费与人员经费之间,以及教育经费中工资、附加工资、福利费、人民助学金、业务费、设备费、公务费、修缮费、科研费等在总经费中的使用比例。它影响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影响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主要取决于:①一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公用经费的比重越高,反之则越低。②教育投资存量大小。教育基建投资存量大,已有教育固定资产多,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公用经费比重则相对较小。③教育的级别(高等、中等、初等)与专业。一般而言,教育级别越高,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及公用经费比重越大。同一教育级别不同专业、系、科的教育,教育投资使用结构不尽相同。④教师与学生、教职员工与学生之间的比例,以及教师的工资水平等。

4. 教育的私人成本

【答案】教育的私人成本也称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它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其包括的内容:学生家庭所支付的学费;学生家庭或本人所支付的书籍文具和其他杂费;学生家庭或本人所支付的在校住宿费、交通费以及生活差距费;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上学而失去的收入部分。

5. 教育结构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

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育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主要包括如下结构: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教育形式结构,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体制结构等。

6. 师资优化组合

【答案】师资优化组合是指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实现教师优化组合,关键在于确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一个学校办得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取决于学校管理工作,而教师劳动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许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教师劳动管理工作落后,缺乏定量分析的科学标准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把教师劳动管理纳入科学轨道,对于搞好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7.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8. 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

【答案】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收费水平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变化1%,居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变化的比例。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差异显著,最低10%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最高10%收入群体,这也说明了低收入群体对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变化更为敏感,在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担能力,辅之以助学和奖学金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二、简答题

9. 论述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一是指恢复、保持现有劳动力,二是指延续和培养新的劳动力。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劳动能力的特征之上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能力的含义及其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察:其一,从一般意义上说,劳动能力是指人征服自然或客观世界的能力,是人劳动的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其二,从资本主义意义上考察,劳动力也是商品,它是属于工人自己的商品,是雇主和厂商购买的对象。雇主和厂商主要依靠工人劳动能力创造的剩余价值获取高额利润。其三,在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主要是指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从劳动能力的含义中可得出劳动能力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它是人的活的劳动力,并且存在于人的活动中,是同劳动者本身分不开的;二是它只有在一定产业部门中,在劳动中,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才能发挥出来;三是它除了生产自身的价值以外,还能创造新的价值。也就是说劳动能力可以使劳动能力本身的价值和它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有差额,别的商品不具备这一特征。

②教育可以使人的劳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其特征充分显示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人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发展和提高是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是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的。由于教育与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教育对于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①教育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主要指劳动者的智力水平。而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通过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养训练为熟练劳动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质量。

②教育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态。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态,主要是指劳动力所从事的劳动是以体力形态为主还是以脑力形态为主。马克思指出,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形式,它可以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把以体力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为特征的劳动力,改变培养成以科学知识形态为特征的劳动力,增加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使劳动力从只有简单劳动形态的能力发展为具有复杂劳动形态能力的劳动力。复杂和专门的劳动力,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专门技术虽然有一部分也来自直接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但绝大部分主要是来自专门的教育和训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10.应该采取何种手段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答案】教师劳动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提高教师劳动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学校

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是提高教师劳动效率的必要条件。教师劳动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物质条件进行的。学校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教师就有可能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取得较大的教育成果。投影仪、闭路电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在教学上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教师劳动效率。但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应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争取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实验设备,逐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