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819无机化学之无机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N 与F 形成

【答案】【解析】

三角锥

的中心原子N 的成对电子数是3, 孤对电子数是1, 为

不等性杂化,分子的几

时,采取_____杂化,其分子构型为_____。

何构型为三角锥。

2.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是_____,键级是_____,磁性是_____。(顺磁性或反磁性)。

【答案】

3. 在容积为

的容器中,含有

温度为

顺磁性

=_____kPa, 混合气体=_____kPa。

总压为_____kPa。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氮气,则

【答案】252; 756; 增大;504

将_____,

【解析】利用道尔顿分压定律以及

4. 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属_____族元素,其特征氧化态为____

,镧系元素的化合物的

化学键一般显_____性。元素铈还有_____氧化态。因为_____。元素铕还有_____氧化态。因为_____。由于_____,使得_____,_____离子的半径落在镧系元素离子之间,这些元素又统称为_____元素。

【答案】缩

5. 将

已知【解析

转化为淀溶解成无色

所以,向

溶液中加入

溶液,又生成白色ZnS 沉淀。

的物质的量

溶液中的氨水的浓度为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时,先有

稀土。

溶于

水,缓慢加入

溶液中的浓度

氨水过量

’能够全部

白色沉淀生成,随后沉

的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离子

的价电子构型为

的价电子构型为

镧系收

向此溶液中再加入

溶液,可观察到_____。

【答案】先有白色沉淀生成,随后沉淀溶解成无色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液。ZnS 溶度积常数较小,向

6.

分子(它是分子的等电子体,分子轨道能级与相同)的分子轨道式是_____,键级是【答案】

的键角依次_____;

分子的偶极矩比

分子的偶极

_____。

7. 键角矩。

【答案】 >;减小;大。

【解析】

角大于

中心原子和分子构型均相同。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对成键电子对的引

分子中键

键角为

键角为

)。

力越大,成键电子对距中心原子越远,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越小,因此键角减小。故

分子中的键角(

_____

构型相似、配体相同的分子,其键角大小与中心原子的电负性有关。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的能 力越强,成键电子对距中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越大,则键角越大。因此,

键角依次减小

分子中成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F 原子,N 的孤对

分子中成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N 原子,即孤对电子对偶极矩的贡献与键矩对偶极矩

的贡献方向相同,故有较大的偶极矩;而

电子对偶极矩的贡献与键矩对偶 极矩的贡献方向相反,故偶极矩较小。

8. 用酸性的

溶液与作用生成_____溶液;用酸性的溶液与色的_____,其中铬的化合价为_____。

【答案】

9. 已知

_____,其溶解度为_____

【答案】【解析】其中,

解得:故

10.比较

和的性质:极性

_____

【答案】

杂化,分子呈V 字形,结构不对称;中心氧原子与

键,

键级为

键级为2。

沸点

_____

氧化性_____

稳定性_____

_____

的饱和溶液中,沉淀溶解的反应式为

=_____

溶液作用得到蓝

【解析】在分子中,中心的氧原子以1.5。而为非极性分子,两个氧之间有双键,

端氧周围电子云密度不同及分子的非对称性使分子具有极性。分子中有离域

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故极性子

键级为1.5, 而

分子

键级为2, 所以稳定性

半径、极性都比大,则沸点

不稳定的的氧化性比强。

二、选择题

11.下列物质的晶体,其晶格结点上粒子间以分子间力结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 、C 项为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结合,粒子间通过静电作用结合;D 项为原子晶体通过共价键结合。 C 项为分子晶体是通过分子间力结合。

12.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成键的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越小,则键的极性越弱。AB 两项:子键,电负性较大。CD 两项:P 的电负性大于故中键的极性最弱。

13.下列化合物中,在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答案】C

【解析】

易溶于

溶液。

都难溶于

溶液,但

的溶解度

更小。

14.下列化合物中,正、负离子间附加极化作用最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附加极化作用又称相互极化作用。其有如下的规律:

电子构型的

阳离子容易变形,容易引起相互的附加极化作用;②在周期系的同族中,自上而下,18电子构型的离子附加极化作用递增,加强了这种离子同阴离子的总极化作用;③在具有18 (或18 + 2)电子构型的阳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的变形性 越大,附加极化作用越强。总之,阳离子所含d 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多,附加极化作用也一般越大。

和都是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