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1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民主党
【答案】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当时在法国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力一国家政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在民族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与维护国家统一、接受中央领导是一致的。实行这一制度,既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能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
3. 政治合法性
【答案】政治合法性是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评价,它是政治权力及其遵从者证明自身合法性的过程。就是在价值或事实上,社会大众对政治秩序和政治体系的自愿认可、认同、同意和服从。
其维度有二:价值的与事实的; 公认的理想类型有三:意识形态合法性、程序合法性以及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同信仰的“社群认同合法性”。不过,现实的合法性是上述合法性类型的不同程度的混合或综合的作用,要重视有效性在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中的地位,重视经济基础的合法性对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性地位。它是人们对某种政治权力秩序是否认同及其认同程度如何的问题。具有政治合法性意味着一种政治秩序或一个政权获得了人们的同意和自愿服从。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缺乏同意,政府的统治只能依靠高压手段。
4. 司法权
【答案】司法权主要是指审判权和法律解释权。在资产阶级国家机关的分权体系中,一般都规定了司法权属于法院,但多采用狭义的司法权概念,主要指审判权和法律解释权,而将检察机关归属政府领导,总检察长通常为内阁成员,充当政府的法律顾问,并代表政府出庭参加诉讼。检察
官受总检察长领导,但在对案件进行调查时享有独立性和保障。因此,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选举案件等。在各种司法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职能就是适用法律,即按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审理认定案件的事实,并依据法律作出裁决。这种审判权是司法机关所独有的,其他仟何国家机关都不得侵犯。
②处理某些非诉讼性的事务。这主要是指某些民事法律关系要由法院执行、保证、监督和公证,如登记财产、公证结婚、检验遗嘱、处理遗产、公布失踪和死亡、指定监护人和保护人等。
③违宪审查。所谓违宪审查,即由司法机关审查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审查的具体对象包括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法令以及政府根据法律所颁布的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命令以及所采取的一切行政措施等。违宪审查制度起源于美国,在美国的联邦宪法中并没有直接规定最高法院拥有这一权力,但在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国会制定的1789年司法条例中的一个条款违反宪法,从而形成了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仿效美国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5. 法西斯国家
【答案】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法西斯统治的出现,是资产阶级己经不能用国会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旧方法来实行统治,因而不得不在对内政策上采用恐怖的管理方法的表现,是由于资产阶级冉也不能在和平的对外政策的基础上找到摆脱现状的出路,因而不得不采用战争政策的表现。如20世纪20, 3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法西斯国家的特征:
①法西斯国家的形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育不充分,独裁专制统治体制在不同程度保留,垄断资产阶级与封建主残余政治军事势力相结合,因此具有顺利采用独裁专制体制所需的天然的土壤;
②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法西斯国家以“种族优越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作为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特征,宣扬“生存空间”理论;
③经济生活: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军事化;
④政治生活:实行法西斯的寡头统治:
⑤对外关系:奉行疯狂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二、简答题
6. 政治决策有哪些类型?
【答案】政治决策是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管理活动问题的决定行为。从本质上讲,政治决策,就是政治管理者确定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的特定利益要求及其力一式的行为。
(1)政治决策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要求和政治管理的任务而进行与政治规划相同,政治决策有时间之分,比如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当前决策; 有层次之分,比如宏观决策、中观决策和微观决策等。
(2)在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管理实践中,政治决策具有不同的形式,概括起来看,其主要是: ①立法决定,即政治权力确定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和公共规则的决定;
②行政决策,即政治权力实施公共利益和公共规则的决定;
③司法判定,即政治权力维护公共利益和法律规则的决定。
在不同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这些不同形式的决策的行使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自然经济和集权政治中,立法、行政和司法集于集权统治者一身,所以,政治决策是由集权统治者进行的。在市场经济和民卞政治条件下,立法决定通常由立法机构进行,当然,在立法机构授权的前提下,行政机构也从事特定的立法决定; 行政决策由行政机构或者行政领导者进行; 司法判定则由专门司法机构实施。
7. 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一样都会引起整个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的质的飞跃。
【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的区别:
(1)从目标追求来看,政治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现有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和政治制度的彻底变更。而政治改革则以不破坏现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前提,其目的是通过政治体制的调整与革新,来巩固和加强统治阶级的权力基础,提高和完善统治阶级政治权力的实际效能。
(2)从行为过程来看,政治革命是自下而上地发生的,其主体一般是被统治阶级。而政治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它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整个变革过程通常被置于较为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之下。
(3)从实现方式来看,政治革命虽不排除和平过渡的可能,但大多采取激烈的暴力力一式。为了推翻旧的政治统治,革命者往往最大限度地进行政治动员,集结革命力量,发起革命运动,力图在较短的时间内促成政治秩序的根本性变化。而政治改革则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展开,通常表现为一个长期的和缓慢的过程。
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小是政治形态的根本质变,而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它体现了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因而从总体上说,属于政治发展的量变过程。但同时,政治改革通常要落实为政治体系的较大幅度的变动。它并不仅仅是单纯的量变,更重要的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8. 简述政治改革的特点。
【答案】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的发生原因是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性。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的调整。政治改革实际是政治权力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的特定方式和途径,而利益矛盾的调整,也成为政治改革的社会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