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世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进新世纪,走向新时代的我们。对于处在人生黄金时代的高中生而言,高中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层面,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时期不断形成和完善,学习文言文会让他们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帮助他们建立自己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而文言文历来是高考的重点,自然会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但是老师翻译,强调字词,学生背诵,然后是大量习题训练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得文言文学习变得味同嚼蜡,兴趣全无。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相信很多老师都在探索如何让文言文教学像小说、戏曲那般活跃,学生能将他们的满腔热情一展无余。经过问卷调查以及实际教学案例分析相结合,本文分五部分来探究高中生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教学现状成因分析、课本剧表演引进文言文教学的可行性、将课本剧表演引进文言文教学的益处、发散思维走出课堂。
本文的第一章介绍了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根据对贵州省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学生和高二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了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教师教学的现状,涉及到文言文教学的方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很重要却不喜欢文言文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古板机械,这些都让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当前的困境。
第二章教学现状成因分析。导致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情况不佳的原因很多:教材方面,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教材差别较大,出现篇幅长,学生难理解的问题,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直接困难;在教师教与学生学方面,教师教法死板机械,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所处的时代难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所以无法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造成文言文答题成绩不理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时代特征上,快节奏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更复杂的文化元素,而学生缺乏自我选择的能力。同时,现行高考制度与考试内容的不改变,增加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疑惑等。
第三章通过对现行教材,学情,学校可利用资源分析,提出将文言文改编为课本剧表演的可行性。通过对我校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统计,不难发现文言课文多达40篇,几乎占课文总数的50%。同时从课文内容本身出发,无论是戏剧,还是散文,甚至是诗词,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为改变为课本剧提供了可能。此外,经过观察,我发现刚跨入高中的高中生有很多心理特点都是有助于调动他们的情感,积极参与到课本剧表演的有利条件。最后,学校的戏剧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可以为学生的排演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第四章通过案例实践,分析将课本剧表演引进文言文教学的益处。在文章中我选择《烛之武退秦师》作为案例分析,课堂内外分四步引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改编和表演。经过多次实践经验总结,我发现将课本剧表演引进文言文教学的尝试具有课本剧的编排演练活动激发学生对戏剧表演的热情,培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排演过程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加深了他们的友谊;激发创新思维,勇于探索等作用。
第五章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带着课本剧,走出课堂。随着实践的深入,单纯的改编文言文已经不能满足充满好奇心的高中生,引导他们走进生活,发现更大的舞台。以把文言文改编为课本剧为发端,学生们发散思维,走出课堂,发现了更宽,更广的天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