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0315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目标是通过它所承担的各项职能和从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力资源规划。指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 根据顶测的结果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等。
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位分析包括:一是对组织内各职位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承担的工作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 二是确定出各职位所要求的任职资格。胜任素质模型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泪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
③员工招聘。包括招募、甄选与录用。招募是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候选人来申报企业空缺职位的过程; 甄选是指企业采用特定的方法对候选人进行评价,以挑选最合适人选的过程; 录用是指企业做出决策,确定入选人员,并进行初始安置、试用、正式录用的过程。
④绩效管理。是指根据既定的目标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做出评价,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包括制定绩效计划、进行绩效考核,以及实施绩效沟通等活动。
⑤薪酬管理。薪酬管理包括: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制定福利和其他待遇的标准,以及进行薪酬的测算和发放等。
⑥培训与开发。它包括建立培训的体系,确定培训的需求和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过程,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总结等活动。
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身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且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为了更好地实现员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寻求组织利益和个人职业成功最大限度的一致,而对员工的职业历程和职业发展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
⑧员工关系。它是指企业中各主体,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员工代言人等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
在这个职能系统中,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是一个平台,是基础。人力资源规划中,通过对职位说明书和胜任素质模型等的参考,来预测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和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给; 同时可以确定招聘录用的标准:另外,还可以确定绩效管理中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及员
工工资等级; 还可以依据其来确定在培训与开发过程中的培训需求。
绩效管理职能在整个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影响着其他职能,如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预测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给; 通过对来自不同渠道的员工的绩效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经验性的结论,从而优化招聘渠道; 绩效管理和甄选活动也互相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会影响薪酬的确定,同时员工关系管理与员工的绩效也有一定的联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招聘计划的制定要依据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关系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度,而培训与开发和薪酬管理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员工薪酬的内容,除了工资、福利等货币报酬外,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非货币报酬,而培训就属于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
2.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答案】可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划分为四大类: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实施能力和思想素质。
(1)专业知识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与人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有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定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专业知识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下作的基础,也是他们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志。
(2)业务知识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了解本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熟悉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从表面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与公司的业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制度、政策和活动涉及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如果对公司的业务一无所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就缺少针对性,出台的各种制度也会脱离公司的实际。
(3)实施能力主要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推行和实施各种人力资源制度及方案的能力,对于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制度和方案的制定只是一部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实施,离开了实施,再好的制度也不过是空谈,因此具备较强的实施能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必需的。
(4)思想素质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在组织中的性质比较特殊,它所做的决策大多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掌握的信息也关系到企业和员工的秘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以公正的态度来进行工作,不能将个人因素牵扯进工作,工作中要遵守职业道德,不能违背职业操守。
3. 招聘工作应当怎样进行?
【答案】为了保证招聘工作的科学规范,提高招聘的效果,招聘活动一般要按照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
(1)确定招聘需求
招聘需求包括数量(空缺职位)和质量(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资格与胜任素质等)两个方面。只有明确获知招聘需求,才能够开始进行招聘。
(2)制定招聘计划
招聘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招聘的规模;
②招聘的范围;
③招聘的时间;
④招聘的预算。
(3)招募
具体包括选择招聘的来源和招聘的方法。招聘的来源是指潜在的应聘者所存在的目标群体,招聘的方法则是指让潜在的应聘者获知企业招聘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4)甄选
甄选是人员招聘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甄选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选出来的应聘者能否达到企业的要求; 甄选也是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涉及心理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诸多方法。甄选的最终目的是将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淘汰,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供企业进一步筛选。
(5)录用
人员录用决策做得成功与否,对招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决策失误,则可能使整个招聘过程功亏一篑。在这个阶段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
①录用决策;
②通知录用者及未录用者;
③员工入职;
④试用和正式录用。
(6)效果评估
对招聘效果进行评估,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招聘的时间;
②招聘的成本;
③应聘比率;
④录用比率。
4. 企业应该如何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答案】围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以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们对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普适性观点、权变性观点和配置性观点。
(1)普适性观点认为某些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普适性观点的核心假设是,某些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对组织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采用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能够在一定程度卜改善组织绩效。
(2)权变性观点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他会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组织战略是其中一项关键的权变变量,采用不同战略的组织应该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3)配置性观点认为应该把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所形成的配置或模式作为自变量,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