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组织

【答案】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力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3.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

4.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

,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

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5. 镜中我(库利)

【答案】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二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非常形象地

,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6.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7.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8. 先赋角色

【答案】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先赋角色是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二、简答题

9. 如何认识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答案】(1)经济体制转轨是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特殊问题。

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一变化构成研究我国当前社会分层的重要背景。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的实质是变革原

有的权力结构以及社会资源的占有、分配关系,因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

(2)考察我国在市场化转轨中社会分层的变化,必须充分关注以下特点:

①我国的经济转轨是国家主导的、渐进的、和平的改良过程。国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不断

提高市场化程度,从而形成一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体制”。“混合体制”意味着社会不同部分的转轨是不同步的、非均衡的。

②自上而下的市场化转轨意味着市场并不是由经济关系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政治权力的干预下创造出来的。因此权力阶层可能具有双重身份一一既是市场规律的制定者和市场活动

,即的主体,又是具有自身特殊利益取向的行动者。“经济市场化”很可能伴生出“政治市场化”

财富和权力有可能相互交易。

③“混合体制”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原有的“再分配”体制中的主要成分如所有制形式、产权关系、户籍制度等在很人程度上被保留下来,仍然是影响社会分层的制度性要素。

④市场化导致“体制外”经济成分逐渐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展,出现了“自由流动

,,在社会分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

总之,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尚未完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因而社会分层结构也处于急剧变化之中,两种体制的并存是解释我国社会分层模式变革的基础。

10.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主要包括:

(1)成员有限

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在人数较少的初级群体中,人们可以直接地、面对面地交往,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正是在直接交往中,成员对于彼此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非常熟悉,从而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联系。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并没有明确、严格的分工,不可能仅仅保持一种角色关系。一般说来,人们之间的关系由一种角色关系转变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初级群体形成的一个标志。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交往不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关系上,而是富有“人情味”。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内心,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成员间期望相互关心与安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维系。感情交流是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基础。

(5)成员难以替代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充满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是可、能随意由另外一个人来代替的。在这一点上,初级群体中成员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缺失,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

(6)群体整合程度高

初级群体中,成员彼此熟悉,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密切,利益休戚相关,因而其群体意识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