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861地质学基础A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火山喷发为什么会影响全球变化过程?
【答案】火山喷发影响全球变化过程的原因
(1)火山活动是地球岩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岩浆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时,一般呈潜柔状态,与所处环境保持平衡。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石圈破裂,导致上覆岩石的静压降低,塑性的岩浆变为液态,从较深处的高压区向地壳浅层的低压区运移,于构造薄弱部位冲出地表,形成火山爆发。
(2)火山爆发的直接致灾方式有火山泥石流、火山碎屑流、火山熔岩流、火山灰云和有毒性气体排放等,受污染的气体在大气环流和大气循环等作用下向全球扩散,使全球环境质量下降,大气透明度降低,对全球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2.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造成哪些方面的破坏?
【答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包括:
(1)不适当土地利用加速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在风或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整个过程。通常所说的作为环境问题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分风蚀和水蚀两种。
①风蚀
a. 以风力为动力的土壤侵蚀现象,是在地表缺乏植被覆盖,在土质疏松和土层干燥的情况下,由风速达4~5m/s的起沙风吹拂地面的结果。
b. 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起沙风具有吹蚀原有地形和土壤,使尘沙向远处蔓延的双重作用,不仅毁坏土壤,而且出现风蚀洼地,降低土壤肥力。
②水蚀
a. 以水为动力的土壤侵蚀现象在我国土质松软、暴雨集中的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丘陵地区最为严重。其发展过程一般是由面蚀发展为沟蚀,最后导致土地的全面破坏。
b. 面蚀是指被雨水打散的土粒随地表细微径流均匀地流失,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岗顶部,径流尚未集中的地段。长期面蚀的结果使表层肥沃细土粒被冲走,土壤变薄,质地变粗,土壤肥力显著下降。
c. 沟蚀不仅冲走分散的细土粒,同时也冲走粗土粒和小土块。沟蚀使地面支离破碎,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给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都带来很大困难。
d. 水土流失是使我国土地资源遭受破坏最严重的过程之一,其中最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
原地区。
第一,黄土本身是疏散沉积物,缺乏有机质,抗侵蚀能力很低。且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易发生崩塌。
第二,黄土地区降雨集中,降水强度大,更助长了侵蚀。无限制地开垦放牧,毁林挖草,使地面失去保护。
(2)土地荒漠化
十地荒漠化是由干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x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的退化。
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土地的发展过程有两种类型:
①风力作用下沙漠中沙丘的前移,造成沙漠边缘土地的丧失,如塔里木盆地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东部一些沙漠边缘的地区均属此种情况。
②由于强度土地利用破坏了原有的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荒漠地区出现类似荒漠的景观,如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交建设破坏植被引起的荒漠化。
(3)灌溉与土壤次生盐渍化
①盐土是指表层含有0.6%~2.0%以上易溶盐的土壤。盐渍土生成的自然条件基础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低洼地区地下水位埋藏不深的地方。
②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而发生的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干旱区土地资源农业利用中最易产生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3. 什么是种群和生物群落?
【答案】(1)种群
种群是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象。
(2)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的生物群体。
生物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有季相变化和年变化,又有群落的演替和演化等。其中以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和演替比较重要。
①季节性变化
a. 在气候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植物在不同季节通过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和休眠等不同的物候阶段,使整个群落在各季表现出不同的外貌。
b. 群落的生产力、植物的营养成分和群落的内部环境也都相应地发生周期性变化。
c.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山崩、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
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可使群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②群落的演替
a. 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第一,原生演替
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第二,次生演替
即发生在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b. 按其发展方向不同分为顺行演替与逆行演替。
第一,顺行演替
顺行演替是发生于裸露地面或撩荒地面的群落经过一系列发展变化,总趋势朝向逐渐符合于当地主要生态环境条件(如气候和土壤)的演替过程。
第二,逆行演替
逆行演替是群落由于受到干扰破坏而驱使演替倒退的过程。
4.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地球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全球性
地球科学的全球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必须采用全球范围调查研究和观察测试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研究范围,己经能从隧道扫描显微镜和离子探针的原子尺度到全球地震台网和轨道卫星所提供的数据得出的全球图像。
(2)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的变革
由于大量基础资料的积累,其研究力一法正在经历着数据处理和计算力一法的革命。大型计算机工具的应用以及地球科学各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建立,已经使地球科学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的动力学研究。这些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将为揭示全球变化的形成机理,洞察重要的地球系统过程本质和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趋势发挥重要的作用。
5. 什么是土壤肥力? 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十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和生命力所在,它是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主动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
(2)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
土壤肥力的大小与土壤的组成成分,土体结构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要主要保持和维护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土壤环境;
②引入有益的土壤生物;
③实施合理的施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