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夸美纽斯主张设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答案】正确

(1)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把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期6年,各由相应的学校进行教育:

①出生1~6岁是婴儿期,在“母亲的膝前”——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

②6~12岁是儿童期,由设在每个村落的国语学校进行初等教育;

③12~18岁是少年期,由设在每个城市的拉丁语学校实施中等教育;

④18~24岁为青年期,通过设于省城或王国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2)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的这种前后衔接的统一的学校体系,从学校的设置上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及其没有系统的学校体制的状况,是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设置理论的一个重大进步,对后来资本主义学校制度的形成有很人的影响。

2.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答案】此观点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含义

①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小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教师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即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再到知识的创新。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的复合性的主体知识结构,是专业性教师追求的目标。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最终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它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第三,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的本领。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专业能方般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第四,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②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

(2)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最终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它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3. 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答案】错误。

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般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进程的教育。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4. 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正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5. 杜威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小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他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 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3)教育的实质是“有目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因而,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只是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杜威又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能够维持民主主义社会,能够管理国家,具有制造、生产的真实本领,这就反映了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理论相矛盾的一面。

(3)对于教育有无目的,杜威自身是存在矛盾的,他不否认教育的具体目的,但反对人们给教育加上社会的功利性的目的,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者,只能说他界定教育目的的角度与众不同。

6. 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创立

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2)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①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依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

②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知识是人们赋予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结构而构造起来的模式。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归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教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该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

③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结构主义教育家从教育可以促进智慧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儿童完成“学习准备”的状态并不是随生理年龄的增长而主要是随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进展的,因此,教育不应消极地静待儿童自然成熟的到来才开始教其学习,而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儿童尽可能早地开始学习某些学科的基本结构。

④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3)总结

结构主义思潮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理论。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以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