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他们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这属于的观点。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调和论

D. 辩证唯物论

【答案】A

2. 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 )。

A. 爱

B. 悲

C. 喜

D. 恶

【答案】A

3. 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 )的中介而进行的。

A. 互动

B. 行为

C. 语言

D. 表情

【答案】C

4.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了模型由加工系统、( )和期望系统组成。

A. 操作系统

B. 执行控制系统

D. 预期系统

D. 反馈系统

【答案】B

5. 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

A. 意义学习

B. 机械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接受学习

【答案】C

6.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 心理评估

B. 心理诊断

C. 心理辅导

D. 心理测验

【答案】A

7.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 )获得的。

A. 概念形成

B. 概念同化

C. 接受学习

D. 学校系统教学

【答案】A

8. 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联结理论

B. 认知理论

C 建构主义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考点】不同学习理论派别的核心观点。

【答案】C

【解析】联结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牢固联结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出动地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任务; 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反对两者必居其一的观点和二者择一的环境;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 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 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以

反映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在学习发生后,学习者必须在这一环境中活动; 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人本主义理论从人性论、自我实现理论及“患者中心”出发,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9. 皮亚杰认为,若儿童在游戏中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的话,儿童就处于( )阶段

A. 可逆性

B. 权威

C. 公证

D. 自我中心

【答案】D

10.( )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

A. 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B. 学生的智力水平

C. 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D. 定势

【答案】A

二、简答题

11.社会规范学习有何意义?

【答案】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社会规范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社会意义是通过个体的规范学习来实现的。社会规范学习对个体的品德形成,以及诸多方面的发展,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社会规范学习应是个化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

社会化过程是不断进行的,只要个体还在参与社会生活,还在进行着社会适应,社会化过程就在继续进行。个体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社会化所实现的能力发展和品德发展,反映了个体的两种适应,前者更多的指自然适应,而后者则指的是社会适应。个体在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其社会适应是核心内容。因此,社会规范学习应是个化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

(2)社会规范学习对德育的影响

德育即品德的培养教育,也称为“育德”。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应以社会规范学习作为品德培养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学习,确立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并在执行规范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和发展品德结构。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社会规范遵从经验的累积过程,应遵循个体社会规范学习与内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