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呈增加的趋势,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类防灾减灾意识的淡薄,使得灾害造成的危害也在加剧,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也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灾害的发生更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抓起,使得人类的经济、文化、身心最小程度受灾害威胁。中学地理教材中的防灾减灾内容是在认识地理知识和现象的前提下隐性出现的,没有专门的防灾减灾探讨和演练,强化地方性灾害的防灾减灾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展示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当前中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现状,统计分析得出中学生对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自救能力等方面的严重欠缺,本文还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系统分析了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人为灾害的广泛性,得出关中地区实施防灾减灾教育的迫切性。
中学地理教学是实施防灾减灾教育的理想阵地,地理教师责无旁贷。于是笔者通过自身实践、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探索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防灾减灾教育的操作途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地理教师队伍灾害知识培训;第二,整合中学地理教材中灾害知识;第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灾害教学;第四,编写灾害乡土教育教材;第五,设计典型灾害教学案例具体实施防灾减灾教育。相信对全面提高中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对关中地区主要灾害的发生及预防对策,也为今后关中地区实施灾害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