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闻报》

【答案】《国闻报》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天津创办的报纸。1897年10月创刊于天津,严复为主编。《国闻报》主要刊登国内各省要闻,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最有影响的是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阵地。1898年停刊。

2. “中体西用”

【答案】“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由张之洞提出,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一度成为清朝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的思想武器,目的是鼓励人们学习西方,反对顽固守旧。主要内容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的同时,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律例、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 些措施。

3.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答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1936年5月31日由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部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中指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

4. 《台事专约》

【答案】《台事专约》是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称中日《北京专约》。1874年5月,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3000余侵犯台湾。10月,李鸿章与大久

,规定日军限期从台湾撤退,清政府赔偿银50万两。日本利用《北京专保利通签订《台事专约》

约》上的台湾居民“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

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等字样,作为清政府承认琉球是日本属国的依据。1879年,日本以武力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

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的临时政府宪法。3月17日由临时大总统正式公布。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③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及

被选举等权利;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国家机构的体制上采取责任内阁制;④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国务院副署才能发生效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进一步传播了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它虽没能制止袁世凯窃权独裁,但对于动员社会舆论、防止帝制在中国复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6.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C.C 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7.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8. 国会请愿同志会

【答案】国会请愿同志会是辛亥革命前立宪派组织的立宪团体。1909年各省谘议局成立后,立宪派人士以合法身份发起全国性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朝廷速开国会和速设责任内阁。1910年1月孙洪伊等人在北京组织起“国会请愿同志会”,通告各省设立分会,推选代表入京请愿。清政府被迫允许缩短“预备立宪”期限,同时下令遣散各地请愿代表。

9. 《新民丛报》

【答案】《新民丛报》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报刊。1902年由梁启超于日本横滨创办。1907年停办。该报创办早期,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对广大知识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影响很大。1905~1907年,主要与革命派的刊物《民报》进行激烈论战。

10.学衡派

【答案】学衡派是在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及胡先舖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

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学衡派也相应解体。

二、论述题

11.简述民国时期科学方面的成就。

【答案】(1)数学方面:涌现出大量人才,如研究拓扑学的有江泽涵、熊庆来、陈省身;研究代数的有杨武之、曾炯、李宗华;研究数论的有华罗庚;研究几何学的有苏步青等人。

(2)物理学方面:1928年,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在上海成立。物理学家吴有训对康普顿效应的研究、钱三强对铀原子核的研究、钱学森对稀薄气体动力学理论的研究,都作出了贡献;在地球物理学方面,竺可桢的《中国气流之运行》根据大量观测资料,找出中国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涂长望的《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的关系》为我国长期天气预报研究奠定了基础。

(3)化学方面:1927年,吴宪研究蛋白质的分离及变性、抗体及营养等方面问题。1931年,中国化学研究全面展开,曾昭抡在有机化学研究方面成果颇多;工业化学方面,侯德榜发明了新的制碱方法——“侯氏制碱法”,这是中国人对工业化学的具有国际声誉的贡献。

(4)地理学方面:在气象地理学研究上,竺可桢创办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编辑出版研究中国气候的基本资料。竺可桢写的《中国气候之要素》、《中国气候区域》为中国气候地理学的研究确立了体系;在地质研究上,地质调查所先后在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的领导下,推动了我国地质科学的进步。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1934年,丁文江、翁文灏等人出版了中国分省地图。

(5)天文学方面:民国建立后改钦天监为中央观象台,1934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南京紫金山建立天文台。1941年9月21日日全食时,我国组织观测队到西北进行观测,记录下了难得的资料。

(6)古人类学和古生物学方面: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头骨和大量古生物化石,这在人类学和中华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上都有重大价值。杨中健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关于华北第三纪哺乳动物群的著述,是我国古生物学的经典著作。

(7)考古学方面: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掘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弄清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年代关系,丰富了商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资料。

(8)桥梁工程方面:在茅以升主持下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成为我国近代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1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案】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首次历史性变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把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摧毁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缔造了中国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开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