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915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政治心理
【答案】群体政治心理是指个体在共同的政治活动、政治环境中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是社会群体对本身特定的政治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关系的反映。
2. 政治制度化
【答案】政治制度化,就是政治活动的组织原则与组织程序不断取得社会认可,并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过程。任何政治系统都试图将系统内的成员的政治能力纳入到一个经常的、可预测的制度化渠道。制度化程度低或缺乏制度化政治参与通道的政治系统,必然难以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3. 国家契约说
【答案】国家契约说是指国家来自人们之间订立的契约的观点。国家契约说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坞鲁。至16-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格劳秀斯、洛克、卢梭等人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契约学说,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国家契约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由此可见,国家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国家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可是,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4.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5. 院外活动
【答案】“院外活动”一词,源于美国政治学,它最初用来描绘意欲在国会立法期间影响议员的活动。院外活动的现代含义更为广泛,它不仅包括利益集团影响议员的活动,而且也包括利益集团谋求政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支持的活动,以及通过传播媒介等谋求一般公众支持的活动。院外活动集团以美国最为典型。院外活动包括直接院外活动和间接院外活动。直接院外活动即利益集团或其代表一一院外活动分子,在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个人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的活动。相对于直接院外活动,间接院外活动是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如选民和大众传媒来影响政治过程。
6. 权利
【答案】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利益实现(包括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和分配(包括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分配)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权利范围内的作为与不作为的自主性。在这个意义上,权利是社会利益关系的法律体现,是政治权力和利益在社会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社会资格上的凝结,是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在现实性上,它体现为个体权利和集体权利。
二、简述题
7. 简述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答案】(1)政治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民族性、阶级属性和发展性。
(2)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仅形成特有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参与的行为取向,而且使他能够学习和掌握在政治体系中担任特定政治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一意义上说,政治社会化就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任何政治体系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将本系统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被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接受,以建立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认同感。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已决定着该社会政治文化的总体性质。
8. 简述政体的划分标准和政体的卞要类型。
【答案】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1)政体的划分标准
由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学家对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最先按照执政者人数把政府划分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民主政府; 亚里士多德沿用了这一标准并把它们修正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后来的政治学家们还根据最高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任期期限以及国家与政府的结合程度等等提出不同划分标准,并据此把政体划分为不同类型。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不同政体类型概念的运用,可知他们认定的政体类型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
①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
②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
(2)政体的主要类型
①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古往今来的国家政体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君主政体一般由君主执掌最高国家权力,君主通常由长子世袭,并实行终身任职。共和政体一般由若干人共同执掌最高国家权力,这些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职期限。按照君主的实际权限,君主政体又可以分为专制君主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也不一样,按照这种差别,立宪君主政体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剥削阶级国家的共和政体可以分为贵族共和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政体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又可分为议会共和政体和总统共和政体。除此之外,民主共和政体还有委员制政体,其典型国家是瑞士。
君主政体二元君主制宪君主政议会君主制族共和政体议会共和政体主共和政乏一一一一曰唾员制政体总统共和政体
②无产阶级国家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由于历史条件和各国的情况不同,无产阶级的国家政体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从无产阶级政权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有巴黎公社政权形式、苏维埃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9. 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力量相互作用的发展,政治权力内在地具有膨胀、扩展的特点。
(2)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主要体现在:
①政治权力在其作用范围方面的扩展。政治权力一经形成,就会在内在扩展性的驱使下,最大可能地扩展其作用范围。
②政治权力在其作用层次方面的扩展。政治权力的扩展性驱使政治权力在纵向上的运动,形成政治权力在权力层级方面的扩展,通常,政治权力势将从较低层级向着较高层级扩展运动。③政治权力在其利益含量方面的扩展。政治权力趋于在其作用的既定范围和层级上,具有更多的利益含量,以强化自己的权力力量,同时,提高权力的效用。
由此可见,政治权力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支配性的能动力量,在其内在的扩展性驱使下,政治权力自发地趋向扩展。因此,为了使政治权力按照公共利益的要求运行,必须对其进行制约。
10.简要分析政治改革的方式。
【答案】(1)改革是朝着社会、经济或政治上的更多平等,政治参与日益扩大的力一向发展。政治改革是较为平缓、较具建设性意义的政治发展形式,它往往要两面作战,既反对保守者又反对激进者。政治改革的这一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政治改革的方式与政治革命的方式具有根本不同的特点。
①从根本上说,政治改革采用自上而下的渐进的和平的方式,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局部的而不是根本的、渐进的而不是突飞猛进的变化,所以,改革者不像革命者那样致力于政治动员,从事大规模破坏一切现状的暴力活动,而是采取一种和平的方式,运用政府的“合法”资源,通过政治途径、行政途径、法律途径等来逐步地实现其调整政治关系、革新政治体系的目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