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已经基本形成的会议是( )。
A. 南宁会议
B. 成都会议
C. 西楼会议
D. 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B
【解析】B 项,成都会议,是中共中央于1958年3月8日至26日在四川成都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成都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建国8年来的工作,研究了经济建设的有关问题,树立经济建设高速度的思想,确立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2.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 )。
A. 新中国的经济恢复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答案】B
【解析】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底,中国进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这一时期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准备阶段,1953〜1957年我国开始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9月〜1966年5月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改的新时期。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 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攻占或进驻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A. 长沙、武汉、南京、上海
B. 武汉、南京、长沙、上海
C. 南京、武汉、长沙、上海
D. 上海、南京、武汉、长沙
【答案】A
【解析】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战争的前奏是
援湘作战,国民革命军的援湘作战,很快稳定了湖南战局,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北伐战争的进展异常迅速,7月上旬,北伐军攻克湘乡、株洲、湘潭、醋陵,11日进攻长沙。进过一个月休整,再次发起攻击。8月19日克平江,22日占岳州。随后进入湖北作战。9月初,北伐军总攻武汉,很快占领汉阳、汉口。经过一个月的攻城作战,10月10日占领武昌。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火,北伐军取得两湖战场的胜利。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分东、中、西三路继续进攻,这期作战的中心目标是夺取南京、上海。2月中旬,北伐军进占杭州。3月中旬,抵达上海郊区。驻上海的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向北伐军投诚,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职。3月22口,上海工人经过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24日,中路军之江右军进占南京。
4.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 )成立
A. 井冈山
B. 上海
C. 瑞金
D. 广州
【答案】C
【解析】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县成立,是由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援下,于中国大陆所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与当时的国民政府相对立。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华苏维埃的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苏区,1935年10月转至陕甘宁苏区,首都由江西瑞金县迁至陕西延安。
5.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的工商业合理调整,核心内容是调整( )。
A. 劳资关系
B. 供销关系
C. 产销关系
D. 公私关系
【答案】D
【解析】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针对市场物价趋于稳定后私营工商业出现困难局面而确定的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工作,在会后迅速展开,1950年9月底基本完成。调整的范围很广,主要是三个基本环节:(一)调整公私关系,即调整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二)调整劳资关系。
(三)调整产销关系,主要是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上述三个方面,核心是调整公私关系。这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实行。
6.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谈判期间
B.1953年中印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谈判期间
C.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
D.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
【答案】B
【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 下列事件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各革命阶级进行联合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 )。
A. 五卅运动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是新文化运动没有同工农运动结合,而是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初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后期主要是工人阶级为主体,并发展为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也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动摇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五卅运动后,革命风暴扩展到全国。广州、北京、南京、武汉、天津、长沙、济南、徐州、青岛等数十个城市的人民群众纷纷集会、游行示威或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一些地方的农民也加入斗争的行列。全国投入到这场斗争的群众约达1200万人。这是“五四”后出现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斗争高潮。这次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和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8. 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 )。
A.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B. 统一全国大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C. 整党建党、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
D. 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9. 文化大革命发动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