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11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21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31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41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存在

【答案】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卞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还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2)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及其表现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①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来改造客观世界;

②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而达到预期结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不可避免”思想

【答案】《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不可避免”也叫“两个必然”,也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4. “两个必然”

【答案】“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形成,在两次大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发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6. 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

(1)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2)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二、简答题

7. 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答案】(1)列宁的物质概念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概念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8. 试述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3)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主要体现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不论社会制度如何,为了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造成某些部门发展过快,浪费社会资源,或某些部门发展过慢,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