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文学院617语言文学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汉语的熟语主要有成语、歇后语和_____语三种。

【答案】惯用

【解析】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于表现力,包括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三种。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

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例如:“耍花招、下马威、天晓得”等。

2. 普通话的辅音中,属于送气、清、塞擦音的是( )、( )、( )。

【答案】c ; ch ; q

3. “火”字的第三个笔画为_____,“丑”字的第二个笔画为_____,“齅”字共有个笔画。

【答案】撇(大撇); 竖; 36

4. 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这种临时交际语如果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进一步学习所形成的混合语就是。

【答案】洋泾浜; 克里奥尔语

【解析】“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

5. 语言,就其结构而言,它以为物质外壳,以为建筑材料,以种音义结合的。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其功能。

【答案】语音; 词汇; 语法; 符号系统; 人际互动

【解析】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而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社会功能有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而作为交际工具,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

6. 从词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一般是旧义的______、______或转移。

【答案】扩大; 缩小

【解析】词义演变的途径主要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三种。

7. “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 “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答案】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变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8. 在“他玩了一个礼拜”和“他耗掉了一个礼拜”中,“一个礼拜”分别充当_____和_____两种句子成分。

【答案】补语:宾语

【解析】前者“一个礼拜”是动词“玩”的时间补语,后者“一个礼拜”是动词“耗掉”的受事宾语。

9. 舌尖中、浊、边音是( )。

【答案】1[1]

【解析】发1音时,舌尖抵住上齿敞,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过。

10.划分词类主要以词的_____功能为标准。

【答案】语法

【解析】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二、简答题

11.下列文句都用了什么辞格?

①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 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②杨嗣信艰难地翻了个身,转脸眺望着窗外。夜空阴云密布,看不见一颗星星。可他那颗跳跃的心却是明亮的。

③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 石子路面,经过夜雾洒过,阵雨洗过,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淌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

④是云? 是雾? 是烟? 还是沙漠中常见的海市唇楼的幻影? 还是翻译同志眼尖,脱口而叫着“骆驼! 骆驼! ”

【答案】①对比。②映衬。③间隔反复。④设问。其中“骆驼! 骆驼! ”反复。

12.比较下面各例的原文和改文,从词语的意义上说说为什么修改。

①原文:蜂王是黑褐色的……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改文:蜂王是黑褐色的……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杨朔《荔枝蜜》)

②原文:白天在图书馆的小书库一角,夜晚在煤油灯底下,他又在爬,爬,爬了,他要找寻一条一步也不错的最近的登山之途,又是最好走的路程。

改文:白天在图书馆的小书库一角,夜晚在煤油灯底下,他又在攀登,攀登,攀登了,他要找寻一条一步也不错的最近的登山之途,又是最好走的路程。

【答案】①原文中的“蜜蜂”是个大概念,它包括工蜂、蜂王(母蜂)和雄蜂,用“花精”

,表意准确贴切,符合实际。 供养蜂王的只是工蜂。改“蜜蜂”为“工蜂”

,是比喻陈景润攻关所做出的努力。②原文中的“爬”“爬”是手脚同时着地向前移动的意思,

它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水平方向,表意不很确切,人物形象也不够高大。改“爬”为“攀

,是特指抓住东西向上爬,用手“攀”,用脚“登”,生动形象,既从正面写出陈景润攻关时坚登”

忍不拔的神情,又从侧面烘托了科研山路之险阻,高峰之巍峨。

13.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 , eng , in , ing 的发音有困难,常常区别不清,下列词语读音相混:分.化一一风化,地震一一地政,禁止一一静止,不信一一不幸。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 .......

【答案】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 , in.ing 分辨不清的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都念成前鼻音尾韵母en 、in ,另一种是都念成后鼻音尾韵母eng , ing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问题都出在对鼻音n , ng 的发音要领掌握不好,掌握不住。

因此,学习时应从区别n , ng 的发音入手加以改正。n 是舌尖鼻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抵住上齿酿; ng 是舌根鼻音,发音时要把舌根抵住软腭。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要领,认真比照复习,就容易将上述两类词语区分开来了。属于前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g 的发音; 属于后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 的发音。

14.举例说明语素与汉字的关系。

【答案】汉语语素的语音形式是音节,书面形式是汉字。汉字和语素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一对应关系

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意义,或者表示几个意义,而这几个意义是联系得起来的,

,这是一个语素同一个汉字的关系。比如“工”可以有“工人”、“工作”、“工程”等多个意义。

(2)一对多的关系

①一个音节写成不同的汉字,但只表示同样的意义,这就是一个语素同几个异体字的关系。例如“村”和“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