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治疗
【答案】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精神医学界,20世纪50年代被社会工作和心理治疗界认可,并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之中。有关家庭治疗的定义,不同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谢秀芬的定义是: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的问题可能是家庭的问题,个人困扰可能是因为家庭有困扰,因此,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系统制造的。此外,家庭功能是否良好,又与家庭的生命价值观、关系组合、权力运作、生活规则以及家庭气氛等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家庭治疗者应着眼于系统的测评与调整。
2. 认知理论
【答案】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3. 小组中心模式
【答案】小组中心模式由卓波提出。它认为在朋辈小组、志愿者小组中采用小组中心的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在积极投入有共同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
4. 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
【答案】(1)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社会环境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的特点有:①多样性:②复杂性:③层次性; ④稳定性:⑤变动性。
5. 个别化
【答案】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6. 自决
【答案】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下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做出决定,犯越姐代l}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
①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7. 社会责任论
【答案】残疾的社会责任论认为,一个人患有残疾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不管是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残疾都是如此。先天性残疾可能是残疾人的父母缺乏某些知识或者遇到不可抗拒的事件而造成的,后天残疾则主要是社会条件不具备造成的。残疾的社会责任论是人们对致残的多种原因有了较多了解、对个人权力和社会的责任有较深刻认识后的产物。虽然把残疾的责任完全归结于社会因素并不一定适当,但这一理论把人当作社会的人、认为社会负有改善人的生存条件的观点有益于人的健康发展,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8. 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答案】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9. 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答案】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1)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不畜利的主要行动者。
(2)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10.社会个案工作
【答案】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十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正常化理论? 它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1)正常化理论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伤残人十)相关的理论。
(2)正常化理论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是:
①当代著名的法国学者福柯曾分析某些精神病院对“患者”治疗中的权力因素,指出精神病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使其“正常化”)是一个强加权力的过程,从而对某些精神病的治疗提出质疑。也就是说该理论是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种反思。
②在社会工作领域,以工作对象为本的价值理念认为,以往把某些工作对象(如残疾人)的行为视为异常并用某些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的行为实际上是有偏颇的,因为被社会工作者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在工作对象群体看来是完全正常的,因此问题在社会工作者的标定(加标签)上。
③另一种对正常化的理解,关注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使他们回归平常社会,在常人社会中生活。英国的社区照顾就包含了这种意义。因此,正常化理论是多元的,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认为应该从工作对象本人(本群体)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面对的问题。
12.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答案】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以及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借鉴与创新,对于中国占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我们需要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发展。
(1)借鉴与创新
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用以发展我们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吸收和借鉴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造、创新工作,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2)批判与继承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要批判其封建性的形式,继承其爱人助人的内容。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中国,爱人助人的内容一定要比古代中国更宽广。
(3)综合与发展
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