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旁轉

【答案】旁转是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如“斯”从“其”声,“其”在支部,“斯”在支部,二者都是阴声韵,是旁转。旁转的现象在古音的押韵、谐声、通假、注音等材料中很普遍。现代学者认为构成旁转的字音主要元音应是相近的,韵尾一般相同。一些古音学家所说的阴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内,所以阴声与阴声的旁转,有时也包括阴声与入声的相转。

2. 古無輕唇音和古無舌上音

【答案】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是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其具体内涵是:

(1)古无轻唇音

“古无轻唇音”,是指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 ‘]”、“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 ‘]”、“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

(2)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是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 “透(t ‘]”、“定(d]", “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 ‘]”、“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3. 六书

【答案】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系统理论,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例如:

(1)象形:木、日。

(2)指事:本、末。

(3)形声:徒、芳。

(4)会意:森、相。

(5)转注:“考”“老”相授。

(6)假借:锯类工具“我”假借为表示第一人称的“我”。

4. 通假字

【答案】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但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它是正常的文言现象,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5. 笺

【答案】笺是从汉人郑玄开始的古书注解的一种新形式。它主要是对前人文意或注解补充、订正。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前人所作的注演变到汉代,出现了阅读障碍,不能理解,所以就出现对注作简单注解的笺。如现今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就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6. 臣之所好者道也。

【答案】道:道理,指事物的规律。

7.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答案】属:通“嘱”劝酒。

8. 苟有險,餘必下推草車。

【答案】险:难走的路。

9.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答案】衣()褐:穿粗毛编织的衣服。

10.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答案】(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2)再:第二次。

1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属:通“嘱”,劝酒。

12.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

【答案】爱:吝音;吝惜。

13.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踅起。

【答案】乍:忽然。

1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答案】(1)" “阙“掘”,挖掘。

(2)翻译:如果掘地至黄泉,挖一条隧道相见,谁说不是这样呢(谁说这样不行呢)?

1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

【答案】(1)都:城池。(2)国:国都。

三、分析题

16.请指出以下汉字的形体构造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

【答案】(1)的:形声。从白,勺声。

(2)碧:形声。从玉,从石,白声

(3)鹿:象形。

(4)看:会意。从手下目。

(5)臭:会意。从犬,从自(鼻)。

(6)爨:会意。

(7)寸: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

(8)会意。从宀从口。

(9)荆:形声。从艸,刑声。

(10)亦:指事。

17.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的古字形和本义。

败 斤 元 载 寸

【答案】(1)败:会意。从贝,从攴。本义:毁坏,搞坏。

(2)斤:象形,本义:砍木头用的斧子。

(3)元:会意。从一,从兀。本义:头。

(4)载:形声。从车(去掉车后的部分)声。本义:乘车。

(5)寸:指事。从又,从一。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