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小篆

【答案】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推行的文字。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秦始皇“书同文”,推广小篆的政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

2. 疏

,【答案】疏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形式,又称“正义”是指为经书的传注作官方的注释。

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注文,先略引被疏的文字,一般是起讫各引两三个字,然后再疏,中间用圆圈隔开。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如孔颖达等人受唐太宗之命为五

,分别为《周易正义》经作新注,合称为《五经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和

《春秋左传正义》。

3.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4. 韵脚

【答案】韵脚是指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又称为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鸦”和“家”押韵。韵脚最广泛应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现代韵脚诗便将韵脚这一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5.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6. 經典釋文

【答案】经典释文是由唐代陆德明所著的一本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答案】(1)体:肢。

(2)勤:劳。

(3)五谷:稻、黍、稷、麦、菽。

8.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

【答案】揭:高举。

9.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答案】鄙:边邑。

10.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

【答案】经:界,界线。

11.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答案】亟:屡次。

12.襄王曰:“先生老悖乎? 将以为楚国袄祥乎? ” .

【答案】将:还是,选择连词。

13.子日:“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

【答案】以:介词,有“用”或“拿”的意思。

14.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答案】时:伺,窥探。

1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答案】以为……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6.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答案】诸:“之于”的合音字。

三、填空题

17.汉隶之前的文字都称为____,小篆以后的文字都称为_____。

【答案】古文字; 今文字

【解析】汉简之汉隶是古今文字的过渡。小篆之前的文字,都称为古文字。隶书以后的文字都是今文字。隶书正处于文字发展的过渡阶段。

18.“孔廟四配”是孟子、顏子、___、___。

【答案】孔伋、曾参。

【解析】四配是孔庙受奉祀的人物中,仅次于孔子,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塑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依次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复圣)、沂国公孔伋(述圣),西为成国公曾参(宗圣)、邹国公孟轲(亚圣)。早在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南宗衢州孔庙开始以四配附祀。曲阜孔庙则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才开始以四配附祀,并沿习至今。

19.关于上古韵部,王力分____部,黄侃分____部。

【答案】30;28

【解析】关于上古韵部,顾炎武把古韵分为十部,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江有浩分为二十一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王力分为三十部。

四、综合题

20.阅读以下文言文并根据要求答题。

冬,晉文公卒。庚辰,将殯于曲沃,出絳,枢有臀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師遇軼我,撀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来,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師之所爲,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 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興師,哭而送之,曰:“晋人禦必於骰。骰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

(2)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