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病控制(医学高级)题库>传染性疾病控制题库

问题:

[单选] 我国目前实施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包括下列哪种疫苗()。

A .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B . 白百破混合制剂
C . 卡介苗与麻疹疫苗
D . 乙型肝炎疫苗
E . 以上均是

血吸虫是通过哪种方式感染的()。 吃了螺狮。 尾蚴钻入皮肤。 吃了血吸虫卵。 喝了有毛蚴的水。 接触了血吸虫病人。 可影响药物代谢的合用药物为() 辛伐他汀与环孢素合用。 辛伐他汀与酮康唑合用。 阿司匹林与肝素合用。 苯巴比妥与环孢素合用。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合用。 新生儿期接种的疫苗应是()。生后2个月时应接种的疫苗是()。 乙肝疫苗。 流感疫苗。 麻疹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白百破疫苗。 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常见于青少年期。 多在月经初潮6个月内发病。 下腹疼痛是主要症状。 月经第1天疼痛最剧烈。 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在A、B两组人群中进行筛选,假定筛选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已知的,A人群患病率为10%,B人群为1%,则下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 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假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B人群。 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真阳性的比例低于B人群。 A人群中可靠性高于B人群。 A人群中特异度低于B人群。 A人群中灵敏度高于B人群。 我国目前实施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包括下列哪种疫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所谓免疫程序,从广义上讲,是指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的先后次序及其要求。免疫程序主要包括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和成人或特殊职业人群、特殊地区疫苗接种程序两种形式。免疫程序的设计,一般需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人群免疫应答能力和实施免疫预防的具体条件等因素进行考虑,其具体内容涉及初次免疫起始月龄、全程免疫次数及其间隔时间、加强免疫年龄等。目前我国实施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见下表:初次免疫时间的确定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月龄过小有母体被动抗体干扰而影响抗体产生。同时,月龄过小免疫功能形成不够完善也影响免疫应答。如果拖延接种时间必然会增加患病危险。因此,初次免疫起始月龄,一般从机体能产生理想免疫应答和受疾病威胁的起始月龄的时间来考虑。而接种次数,是保证机体形成有效保护作用所必需的。灭活疫苗1次接种仅仅起到动员机体产生抗体作用,一般产生抗体水平低、不持久,往往需要接种第2次或第3次才能使机体获得巩固的免疫力。不过活疫苗一般比灭活疫苗好。有的活疫苗1次免疫,就可产生理想的免疫应答。如果疫苗全程接种需要2次或3次,每次之间须有一定间隔。近年来研究表明,两次接种之间长间隔较短间隔产生免疫应答好,特别是含有吸附剂疫苗。因此,中断免疫程序的接种无须重新开始或增加接种次数。但是,长间隔势必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所以要求在1周以内完成儿童基础免疫。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