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大学6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之宪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吉林大学6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之宪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吉林大学6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之宪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7 2018年吉林大学6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之宪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32 2018年吉林大学6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之宪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46 2018年吉林大学6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之宪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61

一、简答题

1. 按劳分配以外的合法的分配方式。

【答案】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配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我国在社会消费品的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是指对于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在扣除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部分和公共消费的部分之后,作为个人消费品,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是占统治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分配原则。

(2)按劳分配之外的合法的分配方式

由十在公有制之外还有其他经济形式,因而也必然相应地存在着其他的分配方式,主要为以下儿种:

①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由此而会出现凭债权取得的利息;

②随股份经济的产生,股份分红相应出现;

③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括部分风险补偿;

④私营企业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等。

总之,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宪法实施的主体有哪些? 法院是宪法实施的主体吗?

【答案】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宪法实施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实施主体来看,宪法实施就是不同的主体按照宪法规定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或义务。

(1)国家元首实施宪法的主要形式

国家元首是现代各国的重要国家机关,它在名义上或实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元首对宪法的实施是指国家元首按照宪法赋予的职权和职责,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主要包括颁布法律甚至否决法律、任免国家领导人、维护宪法尊严、行使外事方面的职权、统帅和领导军队等。

(2)立法机关实施宪法的主要形式

①立法机关立法是宪法实施的主要形式

②立法机关对宪法的解释

有的国家宪法确认了立法机关解释宪法,这是立法机关实施宪法的重要方式。中国《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

(3)行政机关实施宪法的主要形式

①依据宪法执行法律、行使行政管理权

行政机关执行宪法,通常包括制定行政法规或授权法规。行政机关制定法规必须符合宪法规定的原则,即必须有宪法或法律依据,违法无效,以及不得限制公民权利或设定义务。

②行使其他职权职责

(4)司法机关实施宪法的主要形式

①司法包含形式意义的司法和实质意义的司法。前者指各国法院实际拥有的权限,后者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具体存在的争议、诉讼,经由独立的机关,依法作成裁定的国家权力作用。

②司法机关实施宪法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形式:民事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宪法审判(违宪审查)则属于宪法监督范畴。

③中国法院和检察院有实施宪法的职责

《宪法》第三章第七节对法院和检察院职责作了相关规定。尽管没有明确规定法院是否有权适用宪法,但毫无疑问,法院依据宪法法律行使审判权的行为也是贯彻实施宪法的行为。

④中国法院实施宪法的主要形式是在审理普通案件时引用宪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a. 现实中有小少涉及妇女权益受到企业或者村民委员会侵害的争议,其实法院只要引用《妇女权益保护法》及相关的法规即可解决问题,但有些法院同时引用宪法,以加强对判决结果的支持。 b. 不少地方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除了引用《劳动法》、国务院相关法规外,往往还引用《宪法》第46条。

c. 在涉及教育权方面引用《宪法》第46条规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齐玉一等案。

3. 我国宪法实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答案】(1)我国宪法实施的有利条件

①有利于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是指宪法实施的外部社会环境。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三个方面。

a. 有利于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既包括政治基础条件,也包括政治形势条件。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贯彻落实宪法的过程。目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正常有序运行,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政治条件。

b. 有利于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既包括宪法和宪法实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包括经济发展本身通过政治、思想等提出对于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内在需求。我国现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则为宪法的实施从经济方面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c. 有利于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主要是指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对于宪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公民对宪法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②有利于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主要包括宪法本身是否科学和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等方面。

(2)我国宪法实施的不利条件

①外部条件。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人们对宪法的认识还不到位,宪法的权威并未确立,民主政治还需从实践中加强。

②自身条件。宪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法律性还有待增强。

4. 简述宪法内容与宪法形式的关系。

【答案】宪法内容与宪法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两点:

(1)宪法内容决定宪法形式。宪法内容决定宪法形式,首先,主要指宪法的本质内容决定宪法作为一种规范性文件形式的产生。通常说,宪法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和制度化,也就是说宪法是基于民主事实的产生而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建立了形式卜的平等自由关系,因此出现了近代意义的资产阶级宪法;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了广大劳动者阶级实质上的平等自由关系,创制了社会主义宪法。其次,宪法内容决定宪法形式,又指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全面性和宏观性,决定了宪法规范结构形式的最高性和原则性。宪法调整的对象是民主社会申最一般的社会关系。它是民主制国家存在的前提,是其他社会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而它自身又具有综合性、宏观性和根本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作为宪法形式在规范上的特点就是,多为原则性规定,而且宪法规范的要素多为行为模式,没有具体规定法律后果。再次,宪法内容的发展变化决定宪法形式的发展变化。

(2)宪法形式服务于宪法内容,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宪法形式服务于宪法内容主要是指宪法形式是宪法内容的存在方式,任何形式的宪法始终是反映一定内容的宪法; 反过来说,任何内容的宪法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宪法形式依赖于宪法内容,同时又为宪法内容服务。宪法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具体表现为同一内容的宪法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文化传统、政治习惯、社会环境和法治水平的不同,采取的形式也不一样。

5. 中国在立宪时要解决的问题与西方有哪些不同?

【答案】(1)中国立宪思想产生的背景与西方不同

中国立宪思想产生于国家积弱、政府软弱无能的时代。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中国的宪法思想更加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强政府主义。为了调和富强要求与有限政府之间的矛盾,中国在制宪过程中引入了阶段论思维。西方立宪思想产生与国家富强的时代,有限政府的思想根深蒂固。

(2)中国立宪时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与西方不同

中国主张不同国家机关之间权力协调而非权力制约,当三权分立原则被引进到中国时,却逐渐被各种各样的集权论与分工协作理论所代替。分权与制衡原则是西方宪法学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3)中国立宪时的权利观念与西方不同

在中国的法律传统中,权利产生于国家权力并且最终服从于国家权力的思想根深蒂固。强调统治权之间的协调关系、主张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统一性最终仍然共同指向国家建设的需要。在西方,天赋人权,主张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国家权力不能侵犯个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