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尤金·奥尼尔(1888 – 1953)被公认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他凭借多部出色的戏剧作品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斩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美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戏剧家。在奥尼尔和戏剧同仁们的不懈努力下,美国的戏剧事业得以在20世纪20年代蓬勃发展,成为美国文化领域中堪与小说、绘画、音乐作品相提并论的艺术形式。20世纪以来,尤金·奥尼尔的多部剧作被广为探究。其中《奇异的插曲》不仅为他赢得了第三次普利策奖而且标志着他戏剧创作的成熟。这部20世纪20年代奥尼尔最重要的剧本,凭借其中主人公话语的特殊内涵,人物对话及对话暗示的微妙关系的复杂变化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 鉴于话语在《奇异的插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话语分析来探究这部剧本的可行性很强,而析出的结论也对戏剧研究较有意义。因而本论文在话轮转换机制理论的基础上,用语用学中的话语分析来探讨剧中人物奇异的性格、奇异的关系以及这些奇异现象的根源所在。本文旨在通过对剧中典型剧幕话语的分析,论证戏剧会话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人物话语的内容,而且在于由话轮转换机制和各项话语原则控制的人物的语言运用策略,比如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本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妮娜所言的奇异的插曲并非插曲,而是她的整个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简介部分介绍了作家的成就和此剧本在奥尼尔创作中的特殊地位、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现状和话语分析此论文的意义。正文第一章透过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话语,剖析女主人公妮娜的奇异性格,以及围绕在她身边的四位男士性格中的奇异性,并推断他们这种奇异性格注定会在他们之间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二章主要分析四个男性人物与妮娜的奇异关系,各自不同而又互相影响的曲折离奇的关系。第三章剖析剧中各类奇异性背后的根源,即源于尤金·奥尼尔家庭背景和其母亲与剧中女主人公妮娜的相似性。本文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总结了本文的论证结果,通过分析剧中人物的话语,探讨了人物的奇异性格和奇异关系,归纳并重申本论文结论:奇异的插曲不只是插曲,而是剧中主人公人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