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语言大学841专业综合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案】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之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如消费者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因此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商品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
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效用的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都能用各自的方法推导出商品需求曲线,只是它们用来表述的工具不同。其中,基数效用论的工具是边际效用,而序数效用论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2. 边际成本
【答案】边际成本是指产量变动某一数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动的数量,也即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成本有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两个概念。短期边际成本就是在短期内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长期边际成本表不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长期边际成本为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 自然垄断
【答案】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是指一个企业能以低十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犷。
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
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
自然垄断同样存在着垄断低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 ②资本回报率管制。这些政府管制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自然垄断带来的低效率。
4.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答案】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加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减少其他商品来进一步增加这种商品。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暗含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而在这里,当商品1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减少,从而使它的替代能力不断降低; 当商品2的消费量不断减少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增加,从而使它能够交换到的其他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二、计算题
5. 某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其短期生产函数为
工人的边际产量MP L 等于其平均产量AP L 。请分析:此时该厂商的利润是多少,为什么?
【答案】短期总成本函数为:
厂商的总收益等于其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的乘积,即:
则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
,要素市场上是完全竞争市场,则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其中L 是可变生产要素,是固定生产要素,两要素价格分别为P L .P K 。在某产量Q 0处,该厂商又因为在某产量Q 0处,该厂商工人的边际产量MP L 等于其平均产量AP L ,即
:
则
厂商的利润为:
。
6. 已知某企业的成本函数为TC (Q )=0.04Q-0.8Q +10Q+5,指出其中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计算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和此时的边际成本值。
【答案】(1)从企业的成本函数TC (Q )=0.04Q-0.8Q +10Q+5可得:
固定成本为:TFC=5;
可变成本为:TVC=0.04Q-0.8Q +10Q;
平均成本为:
边际成本为:
(2)当平均成本最小时,; 。 ,解得Q ≈10.5。 323232
最小平均成本为:AC min ≈6.4,此时边际成本为:MC ≈6.4。
当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解得Q=10。
最小平均可变成本为:A VC min =6,此时边际成本为:MC=6。
7.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l 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答案】(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I=2×30=60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I=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