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义的扩大

【答案】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的词义演变现象。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墨水”原来只指作为书写工具的黑色液体,现在则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2. 共同语

【答案】共同语是在某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它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这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3.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音位与音位变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4.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这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词类? 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根据词的某种语法特征给词所分的类别就是词类。

(2)划分词类的标准是:(1)划分词类所根据的词的词法特征就是表示词的某种语法意义的形态。(2)划分词类所根据的词的句法特征指的是词在句子中的地位以及词和其它词的结合能力。

6. 简要回答词义的概括性。

【答案】概括性是词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具体表现在:

(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概括,同时也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

(2)在词义的概括中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比方“谢幕”这个词概括了剧场里一种常见的热烈场面,很难用一句话清楚而确切地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演出闭幕后观众鼓掌时,演员站在台前向观众敬礼,答谢观众的盛意。”这个定义里面,“演出、闭幕、观众、鼓掌、演员、台前、敬礼、答谢、盛意”九个词也各自概括了好多内容,需要作详细的解释。“谢幕”这个复合词舍去了许多细节,只抓住“谢”和“幕”两点,控制一片,概括地指整个场面。经过这番概括,人们就能在“谢幕”这个词的基础上现成地思考或者谈论这件事情,不必像词典的定义那样从头思考谢幕情景的内容,或者先向对方作番介绍,然后再来谈论它了。

(3)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

(4)在词义的概括性中还具有全民性的特点。虽然语言社团中的人有年龄、性别、阶层、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差异,但只要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的认识了解是有差异的。

7. 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的作用有哪些限制?

【答案】语音规律就是把一定历史时一期内语言中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加以概括的公式。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语音规律的作用虽有多重限制,但在限定的范围内却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例外”,它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8. 如何证明语言间有无亲属关系?

【答案】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历史比较法来确定的。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亲属语言必然会在语言要素或语言成分里或多或少地保留一些同出一源的痕迹,因此,可以把不同语言的材料加以比较,研究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有规则的对应关系。如果有这些对应关系,就能确定它们有亲属关系,然后再详细地比较

它们,追究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规律。就日前来说,这种方法还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9. 人的祖先为什么可能创造语言?

【答案】劳动不但使正在形成中的人需要用语言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劳动又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它是使原始的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

(1)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语言所必需的声音材料。

(2)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

10.文字对语言有什么影响?

【答案】(1)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可以把语言成分记录下来,一发即逝的现象可以变成固定的形体。这样一来,想对它进行锤炼、整理就很方便了。有些语言成分在口语中消失了,还可以保留在文字裹,若干年以后也还可以“复苏”,重新被人使用(当然含义可能变动)。

(2)有了文字以后,语言中便增添了书面语这一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文字出现之后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密,人们在按照语言发展规律促进其发展方面,也越来越自觉了。

11.什么是文字? 什么是字?

【答案】(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语言的交际作用的工具。最早的汉字是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大篆、小篆,秦时又出现了隶书,渐渐出现了草、狂草和楷书。

(2)字是出于象形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而后又有专家改为简体字。

三、论述题

12.下面是某一语言的四句话及普通话译文。

请给 我 书 比较有趣

(请给我一本比较有趣的书。)

这 书 最 有趣

(这本书最有趣)

这 我的 书 而 那 我的 杂志

(这是我的书,而那是我的杂志)

我 读 这 书 他 读 那 杂志

(我读这书,他读那杂志)

(1)分析该语言属于哪种语法结构类型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