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神曲》的现实性与艺术特点。

【答案】《神曲》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叙事长诗,是但丁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1)《神曲》的现实性

《神曲》广泛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具有突出的现实性。

①但丁写作《神曲》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所以,作品虽然采用了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但取材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城邦之争、党派之争、封建主与贪官污吏的压迫盘剥、教会与教士的罪恶,涉及到哲学、科学、神学和文艺等各领域,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认识价值。

②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中,但丁采用现实主义直接描写的笔法,真实细致地描写生活场景,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地狱》中描写的地狱酷刑,并非只是作者的设想,其中的各种刑罚,如火刑、斩头、斩手、倒栽等,都是当时宗教刑罚的真实写照。《地狱》第十九篇中对尼科那三世的揭露,以及诗篇对僧侣贵族阶级和佛罗伦萨城的描写,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③在这些真实描写的基础上,《神曲》进一步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叛国者与暴君的罪恶,并且对贵族、僧侣和政府官员的自私、贪婪给予了猛烈的鞭挞,对佛罗伦萨党派斗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进行了严厉谴责,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④《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及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世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类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

(2)《神曲》的艺术特色

①梦幻的神秘色彩与现实的写实手法相结合

《神曲》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幻游三界的经历,大量运用象征和隐喻,带有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世俗社会的矛盾,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②构思宏伟,结构富有严密性、均衡性与完整性

《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各部篇幅基本相等,采用连锁押韵方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

③大量运用象征、隐喻和梦幻

《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隐喻。诗人迷途中出现的狮、豹、狼分别代表着强暴、淫欲和贪婪,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娅特丽丝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的结构也具有象征性,“3”的含义就意味着宗教神学的“三位一体”,100歌中的“100" 是“10”的平方,象征完美中的完美。

④用意大利语写作,打破了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

用意大利语写作,打破了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对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其语言丰富、生动,写情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人物性格鲜明。

总之,《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它不仅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2. 谈谈《神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两重性。

【答案】但丁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者,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其创作反映了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的时代特征。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但丁及其创作的意义,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正因如此,作为新旧交替时代诗人的但丁,他的《神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

(1)思想内容上的二重性《神曲》既有鲜明的进步倾向性,又明显地打上了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烙印。其思想内容上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

①在世界观方面,但丁根据基督教来世主义,把现世生活看成来世永生的准备; 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出对现世的强烈兴趣,热情歌颂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在政治主张方面,但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渴望和平统一,无情批判封建暴君、叛徒、卖国贼和党派纷争; 另一方面又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身上,强调民族出路在于节欲苦修和道德净化。

③在对待宗教态度上,他一方面揭露教会的黑暗,表达了对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的教皇的仇恨,并把他们统统打入地狱之中,给予严厉的惩罚; 但是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一位虔诚的教徒,歌颂了宗教信仰对灵魂的指引作用,将宗教神学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在对待人的理智和感情问题上,但丁一方面严厉地批判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热情赞美人的才能、智慧和自由意志,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肯定世俗的感情和爱情追求; 另一方面,又从宗教观点出发,把勇于探索、具有进取精神的奥德修斯当作一个异教徒罚入地狱的候判所,把彼此相爱的保罗和弗朗齐丝卡,以及殉情自杀的狄多、希腊的海伦和帕里斯等作为放纵情欲者打入地狱。

(2)艺术上的二重性在艺术上,《神曲》保留着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神秘象征特色,又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芒,具体表现为:

①不同性质的文学特质的融合

《神曲》是新旧时代交替时期不同性质的文学的融合,体现了中世纪文学的主观幻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真实冷峻的奇妙结合。一方面,它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表现形式,充满象征和隐喻,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特色,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面貌。它以幻想的三界旅行为框架,但目的是为了探讨意大利民族的发展道路。诗篇生动地描写了意大利的政治、社会生活,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现实性的人物形象,致使出现于诗篇中的各种人物,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都读来真切自然,具有现实的典型意义。此外,在一些具体的篇章中,但丁则以现实主义的笔墨,展现了一幕幕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

②结构上具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象征特征,语言采用意大利俗语

《神曲》的结构大量运用宗教具有象征色彩的数字来构思,应和其宗教思想; 在语言运用方面,诗篇大胆抛弃了中世纪的官方教会语言拉丁语,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革新做出了创新性尝试。

3. 从《禁闭》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主张。

【答案】《禁闭》利用荒诞的情节、独特的戏剧结构和发人深思的语言,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主张进行了完美阐释。

(1)世界是荒谬的,人的自由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①荒谬的产生

萨特认为世界本身并不荒谬,人本身也并不荒谬,但当人与世界相遇,人与人相遇时,荒谬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禁闭》设置的场景是地狱,这个地狱非但没有尖桩刑具烤刑架皮革漏斗,

,壁炉上放着一尊青铜像,有三把不样式的椅子和永不会熄灭反而是“第二帝国时代款式的客厅”

的灯,以及时而管用时而失灵的按铃,还有听差带领人进去并回答人们的问题。原来在这个地狱中,亲人朋友是不能见面的,他们被随机分配,三人一个房间,以后的生活领域就是在那间房子里,四壁之外的地方是走廊,走廊的尽头是其他房间,只有听差可以在楼层之间活动。这是对原

,用完全与之相反的场景来说明人的局限性,原来接受来宗教关于天堂地狱想象的否定或“恶搞”

的知识有可能是错误的,打破人们知识和信仰的栓桔,进而开始思考世界的真实性与荒谬性。

②“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

《禁闭》中当人进入地狱他们就已经被安排好一切,不管是他们生活的环境,还是遇见的人,甚至连原来人的基本需求也不能选择了。戏剧一开始,听差带加尔散来到他的房间,加尔散的房间是第二帝国时代风格的,这是监狱已经分配好的。人的一些基本生理需求在这里成了无用,人甚至失去了选择睡觉的权利。这些看似荒诞,然而在地狱那个环境下,像加尔散以及后来出现的伊内斯、艾斯戴尔忘记自己已经身在地狱还觉得自己是人,反而显得荒诞可笑了。加尔散、伊内斯、艾斯戴尔二人的相遇对他们来说也是由不得选择的。这也是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体现,人是绝对自由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法自由选择的。剧作中的地狱在某些方面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有着相似处,我们出生的时代家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有些并不由得我们选择。萨特认为人类是绝对自由的,但人在自由选择时又要面临许多不可选择的困境,由此营造出世界的荒谬感、人生的虚无感并强调人生选择和“存在先于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