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答案】我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1)原型定向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以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②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③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④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执行。
教学之注意以下几点:
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不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 知识掌握的实质是什么? 知识掌握有哪些类型?
【答案】(1)知识掌握的实质
知识的掌握,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①知识的掌握发生在知识的传递系统中。知识传递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及传递知识的教学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分别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而知识及其媒体则是传授与接受的对象和手段。知识传递过程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借助于一定媒体的协同作用。
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接受学习。但是,由于知识是活动对象的主观映象,它本身不是物,因此其传递不能以现成的形式,不变质不变形地直接进行。任何信息的获得必须经过主体对外来输入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生理与心理的转化才能实现。
③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新知识的获得及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而实现的。只讲新知识的获得而不重视新旧知识的整合,学生获得的知识必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只讲新旧知识的整合,而不重视新知识的获得,则整合必定是空洞的、无根基的。
(2)知识掌握的类型
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语言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指学习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实质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命题山句子来代表,组成句子的词实际上都代表相关联的概念。
②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即通过类属过程获得意义的学习。类属过程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可相应分为两种: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称为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井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在直观的基础上,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3. 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关于其研究对象有哪几种主要看法? 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答案】(1)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其研究对象主要有心理教育学观点、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这三种看法。
①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它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性及特殊性,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
②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掌握社会历史文化的,因此,理应把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合并。这样,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性难以体现出来,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该学科的发展。
③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提倡教育心理学应以学习或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由于他们对教育与学生学习的本性、对学生的能力与品德的实质等问题缺乏深入探讨,由于其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理论依据的薄弱性,因而他们所确定的内容体系仍缺乏内在联系。
(2)其历史渊源分别如下:
①从赫尔巴特开始到现在,心理教育学观点在西方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仍非常流行。
②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莫依曼等人所提倡的实验教育学运动以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为核心。这种倾向性也影响着教育心理学,使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一度成为当时教育心理学的中心内容。这在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其书名中即可体现出来,如《儿童教育心理学》(列维托夫,1958年)。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于1976年曾在《心理学问
题》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在教育发展现阶段中的年龄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文章,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对社会历史文化掌握的结果。
③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美国的桑代克是该观点的最初倡导者。他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向人们提供人性变化的知识,而人性的变化是通过学习实现的,所以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占中心地位。直到1968年,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问世,他不仅坚持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的心理学研究为中心,而且还强调要以学生的课堂学习研究为中心。奥苏伯尔关于教育心理学应成为以研究学生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独立学科的主张,在美国曾得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家的赞同。如戴维斯、雷斯尼克等。大部分教育心理学家将他们的研究领域看作是在实际情境中(如课堂情境)进行研究,关注情境和交互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客观的”实验。
4. 如何理解己有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
【答案】个体已有的经验,包括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和经验的丰富性对迁移产生很大的影响。
①原有经验的水平:随着先前学习水平的提高,迁移刚开始时是负的,但随着练习的不断扩大,先前学习水平不断提高,迁移逐渐由负变为正,并达到较高水平的迁移。这些一般的经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地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同时也抑制、超过了负迁移的作用,使最终的结果表现为正迁移的量大大提高。
②原有经验的组织性: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信息能否提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在记忆中是如何组织的,合理组织的信息易于提取,也易于迁移。
(1)抽象、概括的认知结构
依据概括的原理来组织有关信息,这是保证经验结构具有组织性的首要环节。拥有抽象、概括的认知结构,可以使个体不受表面相似性的制约,能从结构特性着眼,并发现其结构相似性,进而产生迁移。对专家和新手的对比研究发现,专家对于信息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并且主要根据信息的内在深层结构进行组织,而新手主要根据信息的表面特征加以组织。
(2)经验的丰富性
组织合理的经验结构不仅表现在其抽象、概括性方面,还表现在经验的丰富性方面。具体而丰富的经验对于迁移的产生非常必要,而且正迁移往往随着练习中所提供的具体事例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专家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除了具有概括的认知结构外,还具有大量的依据概括原理而组织起来的具体经验,这些经验为迁移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3)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
①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的含义
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是指原有的经验结构必须能够被有效地激活、提取。因为即使个体拥有迁移所需的某种经验,但有时由于这种经验在头脑中处于一种惰性状态,不能被激活、应用,最终也不能产生迁移。
②原有经验可利用性的培养要求在建构经验结构时,应该强调这些经验的适用性条件,以便以后在适当的情境中能够充分利用、迁移有关经验。同时,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习者在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