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66国际贸易学之国际贸易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配置所得
【答案】“配置所得
”从贸易中获得的社会福利分别来自于“交换所得”与“专业化生产和分工所得”两个部分。前者是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后者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在总体上,都可称为“配置所得”。
2. 集体行动
【答案】集体行动是研究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认一种政策是否被政府采纳并不在于受益或受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是否有效。
3. 福利恶化型增长
【答案】
福利恶化型増长是由已故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命名的,是指一种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增长。
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
失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就会出现“恶化增长”。造成福利恶化型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1)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而该国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又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只有大国才会出现出口增加价格下跌的情况。
(2)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是较低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多少,也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多少,因此,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増加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但贸易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最终引起的贸易条件恶化有可能使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4. 欧洲共同体
【答案】欧洲共同体简称EC )于1993年9月改名为欧盟,是指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
5. 外籍劳工
【答案】外籍劳工或外劳,是指不具其工作国家国籍的劳工。广义的说,外籍劳工可以包括很多人。最常见的说法,是指移动到另一个国家去寻求更好的工作的人。劳动力
流动的主要形式有移民和外籍劳工两种。一般来说,“移民”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最终成为该国居民。而“外籍劳工”只是在别国临时工作。
6. 总体均衡分析
【答案】总体均衡分析是指既包括商品市场上进口与出口两个部门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的一种均衡分析。由于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紧密相连的,总体均衡分析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7. 绝对优势
【答案】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増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8. 比较优势
【答案】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二、思考题
9.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答案】(1)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①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②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③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贸易量迅猛增长。
②贸易依存度加大。
③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10.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讨论以下定理是否继续成立:
(1)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
(2)罗勃津斯基定理。
【答案】(1)在特殊要素模型中,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不成立。原因在于:
①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考查的是一种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只有公共要素可以在部门内流动,特定要素是固定的。因此,对特定要素而言,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不成立。
②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是指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公共要素(如劳动L )的提高,使所有部门特定要素(如资本X 、土地:T )的报酬提高,公共要素(L )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出口行业还是进口行业。由此可看出,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对于公共要素也不成立。
⑵在特殊要素模型中,罗勃津斯基定理只对特定要素成立,对公共要素不成立。原因在于: ①罗勃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当公共要素增长时,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产量都増加,与罗勃津斯基定理相悖。因此罗勃津斯基定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对公共要素不成立。
②对于特定要素,当某个特定要素增加时,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下降,与罗勃津斯基定理相符合。
11.美国国会在2000年就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投票表决。此案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各方都在努力游说。反对该提案的主要是美国的各个工会组织,而支持的多是大公司。为什么?
【答案】根据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
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意味着增加与劳动力充裕的中国的贸易。自由贸易的趋势是增加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减少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所以美国一旦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就会改变国内各要素的收益,降低美国国内的劳动力的收益,同时增加国内资本的收益,所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工会组织反对该提案,大公司支持该提案。
12.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元/辆,需求量为100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元/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増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答案】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社会总福利增加了,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价格从20万元/辆降至15万元/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面积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面积ABCDE , 社会总福利增加了面积C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