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3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3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4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45

一、辨析题

1.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一般等价物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或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或是固定在本地可让渡的则一产的主要形式(某使用物品)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如牲畜、盐、毛皮、贝壳、绸布等,都充当过最初的货币商品,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也只是从贵金属成为货币商品时起,货币形式才真正同一般等价形式区别开来。

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成色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由于金银具有这此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起源表明,货币不外乎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货币,它一旦作为货币,就成了特殊商品。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 资本不是物,它是以物的形式反映的生产关系。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

(1)资本在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下,货币和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用来作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时,才转化为资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虽然剥削小生产者的剩余劳动,并从奴隶主和封建主那里瓜分一部分奴隶和农奴的剩余劳动,但由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不是在生产领域中通过剥削雇佣工人获得剩余价值,因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

(2)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通过物体现出来的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二、简答题

3. 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与客观依据是什么?

【答案】(1)对外开放的含义

对外开放是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地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其它方面的往来活动,它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2)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①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当一国国内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交换就要突破一国的界限,产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这一原理指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领域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②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随着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商品价值表现为国际价值,商品价格就转化为国际价格。国际市场商品价值不是由个别供给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是由国际商品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国际价值也就是国际市场价值,它的货币表现就是国际市场价格。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必须遵循国际价值规律,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是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3)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

①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人市场。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获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和壮大自己。

②对外开放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开放前山于错误的认识,搞“外围一中心论”,自我封闭,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极低。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出口总额大幅度上升,历史与现实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③对外开放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第二,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第四,有利于加快发展和走向现代化进程。

④对外开放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日益广泛,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主动地位,我们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4. 简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体化过程,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1)生产的全球化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以分工和协作的方式进行的,市场则起着分工媒介的作用。分工深化的程度反映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2)贸易的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3)金融的全球化

基于生产和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其次,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 再次,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企业经营全球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跨国公司的规模也大得惊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5.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实现按劳分配要有哪些前提条件?

【答案】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按劳分配的实现,要有一些前提条件,包括:

(1)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只有实行全社会范围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才可能使全体劳动者能够平等地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这样才能够消除山于生产条件占有的不同造成的劳动者在分配上的差别,使劳动成为消费品生产与分配的唯一因素。

(2)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这些条件包括,要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可供投入生产,要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并且劳动者有充分选择职业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按劳分配所要达到的目标。

(3)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这样,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可以简单地用时间衡量,一般都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

(4)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劳动者除了供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

6. 为什么说“相对人日过剩”和“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的两大社会经济后果?

【答案】(1)“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这主要是因为:

①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