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金融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存款货币银行调节其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动机。
【答案】超额准备金是指存款货币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存款货币银行调节其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动机在于盈利性与流动性的平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流动性的需要。存款货币银行为了保证其流动性,以防存款人提款所需,总是要持有一定的超额保证金或备付金。当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不足时,存款货币银行就可能提高超额准备金比率,以满足流动性需求; 当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超过满足流动性的需求时,存款货币银行就可能降低超额准备金比率。
(2)盈利性的要求。由于超额准备金一般是没有收益的,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其潜在的利息损失就越大,因此存款货币银行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收益率,也可能调整超额准备金比率。比如,当利率上升时,存款货币银行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可能会降低超额准备金率,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3)资产负债调整的需要。存款货币银行为了管理风险,要求资产负债的匹配,一般来说就是各种资产与相应的负债相匹配。超额储备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负债减少时,为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存款货币银行可能减少超额准备金率。相反,当流动性负债增加时,则会提高超额准备金率。
2.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和国际社会针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
【答案】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在应对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方面的缺陷,许多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小充分,针对交易对手方之间敞口的风险抵押严重小足。根据二十国集团(G20)的要求,金融稳定理事会(FSB )于2010年4月开始着手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改革。迄今为止的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建立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库
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库是一个保存场外衍生品交易在其存续期间所有相关细节的电子登记库。该项改革要求所有的场外衍生品合同均须向交易信息库报告,交易信息库则为监管者、市场参与者和公众提供信息,据此提高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如果所有的金融交易均向交易信息库报告了交易信息,则相关监管机构就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总体情况。假如在金融危机前交易信息库已经存在,则像美国国际集团(AIG )那样巨大的衍生品头寸就有可能被及早发现。除此之外,交易信息库须协助监管机构评估系统性风险和金融稳定性、监督市场参
与者以及开展机构处置活动等。
②建立中央交易对手
中央交易对手相当于为场外金融衍生品建立一个集中清算机制。目前,衍生品的清算和结算存在两套平行体系,即双边清算体系和中央交易对手体系。通常而言,大部分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采用双边清算体系,而大部分在交易所买卖的衍生品和部分场外衍生品的清算则通过中央交易对手体系。中央交易对手是介于买卖双力一中间的独立法律主体,一旦买卖双方达成交易,交易信息将由中央交易对手登记注册,买卖双方的原始合约将由交易方与中央交易对手分别签订的两份新合约替代。
相较于双边清算,通过中央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具有明显的好处。中央交易对手介入两个原始交易对手之间,使原始交易对手相互隔离,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金融违约,从而促进金融稳定。当然,集中清算也会将金融风险集中于中央交易对手,因此,中央交易对手自身的稳健性至关重要。中央交易对手清算机制是否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取决于两大关键因素:一是采用该清算机制的成员所投入的资本量; 二是与未偿付的风险敞口相匹配的原始抵押值。针对此,中央交易对手会要求其成员至少每天根据头寸价格变动情况对抵押品进行调整。
3.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简要解释信贷市场脆弱性。
【答案】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当存款人将他们的资金集中到某家金融机构中时,事实上是委托该金融机构作为代理人来对不同的借款人进行筛选,决定是否贷款,以及如何对贷款进行定价。而零散的存款人是难以掌握进行这样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的。同时,相对于零散的储蓄者,金融机构也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监督和影响借款人在取得借款后的行为。
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效要受到两个前提条件的限制:第一个条件是,只有在所有的存款人对金融机构保持信心并从而不同时提款的条件下,才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将其零散存户的流动性负债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债权,并获得利润; 第二个条件是,只有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才能赚得利润。然而,对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金融机构来说,也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这两个条件都不能绝对成立。挤兑往往是由某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引起的,意外事件本身通常并不会使银行丧失清偿力。但是,纵然可以提供这样的信息,也难以左右存款人的行为; 面对意外事件,每一单个存户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即加入挤兑的行列。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也不能保证高效、低成本。事实上,借款人总是要比金融机构更了解其项日的风险与收益特征。难以解决资产选择和储户信心问题,金融脆弱性必然生成。
4. 阐明支付清算系统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案】支付清算系统,也称为支付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具体地讲,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实现支付
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
现代的支付清算体系则是伴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各国中央银行,大多有法令明文规定,负有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由一国中央银行主持下的支付系统是现代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设施”。它可以形容为资金的高速公路,当道路宽阔、畅通、覆盖面大时,资金在债权债务人之间的流动就顺畅,经济体运行就健康。如果不通畅,就会付出过高的清算成本,资金运用的效率就会降低; 一旦发生局部的堵塞和服务中断,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支付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能主动预警。比如支付系统可以监测各家商业银行清算账户的日间透支额和日终透艾额,一旦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支付系统就会要求商业银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支付效率。
如果是通用货币的支付系统如美元、欧元、日元的支付系统,它们还会对全球经济或区域经济发挥作用。
5. 简述货币的作用。
【答案】(1)货币是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是从经济范畴相互联系的角度,特别是从货币与普通商品的共性与特性的角度推导出来的。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以典型的货币——黄金为对象提出了著名的货币职能理论,它们依次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职能、世界货币。
(2)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也在发展变化。
①在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初期,货币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便利交换。一方面,货币通过价值尺度的职能,以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并通过货币单位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为商品进入交换创造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货币通过流通手段成为各种商品买卖的媒介,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生产。
②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逐步扩大。
首先,货币通过贮藏手段的职能成为保存社会财富的最佳形式,而且可以发挥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尤其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具有“蓄水池”的作用,货币在由流通转入贮藏和由贮藏进入流通的过程中自动地调节了货币流通量。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货币贮藏形成了部分储蓄,对即期社会总需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其次,货币通过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可以进行支付抵消,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 还可以开展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通过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促进资金的集中和利用; 货币通过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货币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力进一步扩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一切的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的信用形式来完成,一切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也都要通过货币金融手段来发挥作用,货币信用因素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力力一面面。货币不仅是衡量商品和劳务的统一价值尺度,成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起媒介作用和传递作用的交换手段和支付手段,而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