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空间认知范围对类别-数量空间关系表征的影响

关键词:注意范围;类别空间关系;数量空间关系

  摘要


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复杂环境中物体空间关系的分析和加工。Kosslyn首先提出,我们的大脑有两种相互分离的空间关系加工子系统,分别对类别空间关系和数量(坐标)空间关系进行加工。
1992年,Kosslyn等利用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对数量和类别空间关系加工进行了研究,发现从小感受野接收输入信息的神经细胞能够更有效的加工类别空间关系,而从大感受野接收输入信息的神经细胞能够更有效的加工数量空间关系。之后,Jacobs和Kosslyn提出了空间加工的计算理论对这一发现进行解释。他们认为,两物体间的类别关系可以通过拥有小的、非重叠感受野的神经细胞传入的信息而获得加工;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拥有大的、重叠感受野的神经细胞传入的信息而获得加工。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得出,注意小的或大的刺激结构,会分别易化高、低空间频率的加工,而高、低空间频率的刺激分别被小的或大的神经感受野编码。所以,当注意一个小的空间区域时,有小感受野的神经可能会由于注意自上而下的调节而受到调用。相反,在注意大空间区域时,有大感受野的神经可能会受到注意自上而下的调节而被调用。此外,由于注意自上而下的调节,初级视觉皮层中的神经反应也可能会发生动态改变。这些研究意味着,视觉神经的感受野尺寸不是固定的,而是受到注意调节而动态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将Jacobs和Kosslyn的发现推广到注意领域,即注意聚焦范围的大小可能会对类别和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产生系统的效应。具体来说,注意聚焦范围缩小,大脑皮层倾向于加工来自小感受野神经细胞的输出,从而易化类别空间关系加工;注意聚焦范围扩大,大脑皮层倾向于加工来自大感受野神经细胞的输出,从而易化数量空间关系加工。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一为2(注意范围)*2(任务类型)混合设计,运用Navon字母刺激启动被试不同范围的注意聚焦,之后呈现“点棒任务”,要求被试做出类别或数量空间关系判断。实验二为2(注意范围)*2(任务类型)*3(时间组块)重复测量设计,将对Rybash(1992)使用的刺激材料进行改变,成为分层复合刺激,使得注意聚焦范围的调节和空间关系判断任务能够同时进行。此外,将刺激任务分为3个不同的组块,用以衡量练习效应的影响。实验三为2(注意范围)*2(任务类型)*2(呈现视野)重复测量设计,采用S1-S2匹配范式,将复合点棒刺激分别呈现于左侧或右侧视野,探究注意范围、空间关系加工的半球偏侧性。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的空间注意范围会对类别和数量空间关系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当执行类别任务时,注意小空间范围有优势;当执行数量任务时,注意大空间范围有优势。2.空间注意范围对类别和数量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与不同任务之间的难度差异无关。3.空间注意范围对类别和数量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存在练习效应,随着被试对任务的熟悉,注意范围与任务类型间的交互作用逐渐消失。4.单侧视野呈现条件下,空间关系判断存在偏侧优势,整体和局部注意不存在偏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