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7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7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2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7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18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7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35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7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53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7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71

一、简答题

1.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在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绝对的,总是要被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 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①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即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②这两对矛盾存在于每个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这两对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④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⑤这两对矛盾运动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两个“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正是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这两对基本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③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以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生产方式或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但也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即政治和社会意识因素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 简述苏联模式及其特点。

【答案】(1)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的总称。苏联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①它是社会主义的模式,就是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②它是苏联的,就是说它在具体体制方面体现与反映了苏联的具体国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 斯大林是苏联模式的主要创造者,因此苏联模式又被称之为斯大林模式。

(2)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在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分别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经济体制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a. 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而企业只是国家机关的附属物; b. 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以及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靠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来指挥,即“国家计划就是法律”;

c. 经济管理的方法上,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以行政方法为主,即主要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干预来实现对经济的管理,忽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②政治体制上集权

苏联政治体制在运行中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a.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b. 是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行政区划批准权、经济管理权进一步向联盟中央集中,社会各层次的重要决策都由中央集中做出;

c. 在权力运行上,党内最高权力集中于一人,逐渐形成了个人集权、个人专断的状况;

d. 在民主建设上,疏于民主制度建设,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在重大事务和重大决策中较多地运用行政强制手段;

e. 在法律建设方面,不仅法律体系不完善,而且法律也缺乏权威性,安全机关有法不依、不

依法办事,甚至破坏法律的事情屡屡发生;

f. 在组织机构上,监察委员会成了中央委员会的下设机构,其任务也由监察党中央决策机构变成监督党的决议的执行。

③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体制

斯大林时期在文化体制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 十分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教育;

b. 注重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发展科学技术,强化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4. 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和本质区别。

【答案】(1)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凭空产生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批判继承的关系。它的产生除了本身所依据的经济条件以外,还吸取了资本主义民主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服从多数意志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

②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

(2)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①与资本主义民主相比,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②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广大劳动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并对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犯罪分子实行专政。

③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它的原则和实践是一致的。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5. 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的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2)但科学技术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还有一种情形则与社会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世界上的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