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美高校道德教育之当代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美,高校道德教育,共性,差异性,启示

  摘要


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领域之一。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道德教育的开展各具特色。因此,本文采用专题比较的方法,以中国和美国高校道德教育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关注双方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以期在比较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发挥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进而对促进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有所启示和借鉴。全文由五章组成,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即绪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进行简要式说明。
第二章是理论阐释部分,主要阐释道德教育的内涵、原则,对道德教育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进行概念厘清,界定道德教育的范畴。
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和主体部分,通过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总结中美两国高校在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内容和道德教育途径上的共性和差异性,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启示:在道德教育目标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重新审视并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侧重点,积极探索层次分明的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应积极强化集体观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权利与义务意识教育;在道德教育途径上,要构建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营造积极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突显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服务性。
结语是本文的第四部分,是我在比较、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理论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对高校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引起全社会对高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促进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
本文认为在中美高校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不应以单纯的比较为目的,比较的目的在于启示,比较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同时在比较的启示上,不应只突出我国对美国成功经验的借鉴,同样应突出我国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也就是说,比较是相互的,借鉴是相互的,这也就是本文的最大价值所在。同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比较分析的具体结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拓宽视野,使我国高校道德教育融入世界、走向世界,从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发展中汲取有益营养,同时向世界各国展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道德教育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