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08艺术基础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审美期待
【答案】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和欣赏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它使接受者具有期待视野,并希望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得到满足。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它影响着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的交融互动,影响着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
2. 西方现代派艺术
【答案】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萌芽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19世纪末叶的艺术流派。西方现代派艺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总体上讲,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它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 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
3. 异质同构
【答案】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该学说综合运用了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整体论,综合了心理实验与其他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其学说忽视了社会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的影响,有其局限性。
4. 综艺脱口秀
【答案】综艺脱口秀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一词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音译而来的,“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Tonight show 》。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于2004年在东方卫视播出,其余著名的综艺脱口秀节目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
5. 艺术传播
【答案】艺术传播是指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
使之得到扩展。艺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艺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6. 王国维
【答案】王国维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沦家。他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把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思辨方法与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美学和文艺理论以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史研究。王国维所著《人间词话》是我国第一部古代戏曲艺术史专著,其著作结集为《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7. 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
【答案】维克多·巴巴纳克是60年代末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他最早提出“设计理论”这一观点,著有《为现实世界的目的》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设计的三个日的:①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和阶层服务; ②设计不但应为健康人服务,而且应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③设计必须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必须为保护地球服务。巴巴纳克所提出的设计的三个目的反应了现代设计的根本宗旨和本质特征,对美国和世界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书中的诸多观点更被认为是现代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奉行的准则。
8. 艺术真实
【答案】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涵包括: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其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 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 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9. “师造化”理论
【答案】“师造化”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强调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论代表。它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如隋代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心师造化”,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师造化”理论在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并不否认“心”的作用,不排除主观情感意志的融入。它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10.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
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二、简答题
11.艺术接受与艺术本质的关系如何? 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再创造和无限创造的过程?
【答案】(1)艺术接受与艺术本质的关系
①艺术本质的诸方面特征是通过艺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艺术接受活动表现出来的。
②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2)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的关系
①当艺术作品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
②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
(3)艺术接受是一个再创造和无限创造的过程的原因
①艺术接受的创造性在于阐释学家伽达默尔所说的历史视野与现代视野的融合
任何一个企图去理解(接受)历史中艺术作品的主体,都必然带上他所处时代的精神,他那个时代所关心的问题,那个时代的“偏见”和“热情”,这样,他对某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就会不同于以前历史中的接受者,他将用新的眼光,带着新的问题去接受它、评价它、创造它。正是在历史中永远也不会消失的“现代视野”,不会重复的“现代视野”使艺术接受中的创造和评价能在无限的历史过程中展开。
②接受的无限创造性还表现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中
因为接受者在接受历史中的艺术作品时,虽然是直接面对作品观赏的,但是在他观念中,则己注人了不同时代的接受者对作品的评价,而新的评价和阐释也正是在前人评价和阐释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接受创造的无限性表现在个体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和社会群体接受的共时性组合上
同一作品会随人们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开拓新的视野的成长过程而获得新的含义。从社会群体接受角度看,个人之间在气质、思想、修养等方面的差异也能使艺术作品在同一个时代中呈现出无限丰富的意义。
12.如何理解艺术鉴赏中的共鸣?
【答案】(1)共鸣的内涵
艺术鉴赏中的共鸣是艺术鉴赏高潮阶段产生的一种心灵感应现象,是指读者、观众、听众等鉴赏主体与艺术作品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呼应、融会相通,产生大致相仿的情感。这时,鉴赏者的主观世界由于充分感受和领悟,而与艺术作品的艺术世界形成深层审美沟通,并以艺术作品为中介而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形成深层审美沟通。
(2)共鸣的分类
艺术鉴赏中的共鸣一般有两种情况,分别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