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12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感性认识

【答案】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触获得的,具有直接、生动、具体等特点,是认识的基础。其主要特点是直接性,此外还具有生动性、具体性、表面性等特点,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2. 群众性原则

【答案】新闻传播业的群众性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在新闻活动中与人民群众发生的现实联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及其根本利益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群众性原则的主要内容为:①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②代表和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对违反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 ③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人民的呼声与要求; ④坚持“群众办报”方针,用各种方式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新闻工作。新闻传播业的群众性包括二层含义主要是指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3. 开放式提问

【答案】开放式提问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问题问得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范围很大,可以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开放式提问的长处是问题问得比较自然缓和,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受访者回答起来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一些宏观性的材料,也可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记者提问也相对比较容易。

4. 正面提

【答案】正面提是采访提问的方式之一,是指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转弯抹角兜圈子。此形式一般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 二是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

二、简答题

5. 简述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与记者的注意事项。

【答案】隐性采访即隐蔽采访,又称“暗访’,,是指记者隐藏真实身份与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力一式,只适用于某种特殊场合、特殊题材或特殊采访对象。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