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12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连续性报道

【答案】连续性报道,是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

2. 调查性报道

【答案】调查性报道是指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3. 反面激

【答案】反面激是采访提问的方式之一,是指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适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

4. 外事新闻

【答案】外事新闻,是指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外事新闻的地位和报道任务也迅速增强。外事新闻采访具有特殊性,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采访作风应格外严谨,采访方法应格外细致。

二、简答题

5. 联系实际谈谈,新闻观察有哪些作用?

【答案】新闻观察活动在采访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记者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

新闻观察活动,可以使记者减少口述人或者书面资料这些“中介”环节,直接从新闻事实源那里取得第一手材料,从而能够比较有效地保证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增强新闻事实的说服力,当然,这得有赖于记者观察力的准确无误。同时,这种由观察间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还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可以核实那些经过“中介”环节而得到的间接性材料的真伪。

(2)有助于记者直接获取生动、形象的现场材料和细节材料,为写作“视觉新闻”创造条件。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