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833旅游管理综合2016年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真题
● 摘要
考试科目:旅游管理综合 第1页,共1页
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旅游管理综合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指主体(或旅游者)、(1) 、和媒介(或旅游业)。
2.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指(2) 、 交通客运业和住宿业 。
3. 基于出游目的,可将旅游活动划分为(3) 和事务性旅游两大类。
4. 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取决于该项旅游资源的(4) 和坐落地点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情况。
5.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为主类、亚类和(5) 。
6.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事物与因素能成为旅游资源的根本前提是须具有(6)__________;同时还要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
7.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农耕区文化与游牧区文化的差异主要是因为(7)___________的差异造成的;平原区田园水乡风貌和山区的梯田景观主要是因为
(8)___________的差异造成的。
8. 民族风情是重要的一类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标中分类,如民族歌舞这类旅游资源属于国标八大主类中的(9)____________主类。
9. “西湖十景”反映了西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特征,而十景又统一于“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体现出一个“秀”字,这又反映了西湖旅游资源的(10)__________性特征。
10. 最常见的管理者错位现象是: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中层管理者(11) ,基层管理者只管贯彻落实不管最终结果。
11. 领导的影响力来自职权和(12) 。
12. 人员配备的目的是(13) 。
13. 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职权一般包括支配权、(14) 和(15)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