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新疆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报道

【答案】经济报道是指有关经济建设、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动态的报道。经济报道在各类报道总体安排中放在首位,在报纸版面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经济报道占据大头。经济报道具有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等热点。

2. 著作权

【答案】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多数国家的著作权法都确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精神权利包括:公开发表作品的权利(发表权); 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或不署名的权利(署名权); 要求被承认是作品的作者的权利(身份权); 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作品完整权); 修改作品的权利(修改权); 收回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的权利(收回权)。经济权利主要指:作者本人或授权他人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作品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上述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未经作者许可或转让,别人不得占有和使用,否则就是侵犯著作权。但是,为了社会的利益,法律也规定对著作权进行限制的特殊情况。对于新闻传播者的作品,多数国家的法律认为,除了简明的时事性消息之外,大部分作品及其媒介应列入著作权保护的范围。

3. 反馈

【答案】反馈,是指被作用部位反作用于作用它的上级部位。泛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传播学上的反馈,是指在传播活动中,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的讯息的反应。传播者发送出去的给定信息,作用于受传者后产生的结果再回传至传播者,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双向传播或互动传播的基本构成环节,是新闻传播双向传递得以实现的基础。

二、简答题

4. 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有哪些特殊的表现形态?

【答案】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可由新闻传播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加以说明。一定阶级所创办和掌握的新闻传播事业,总依据这一阶级的特定利益和意志运行,以此显示其特定的阶级性。

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具体表现在:

}1}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取或舍、新闻报道的详或略、报道时机的抢或压,甚至所报道的新闻的真与假来体现。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