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学专业论文之中国美术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景泰蓝
【答案】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的独特工艺品。这项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最盛,而且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其特点在于形、饰、色的结合,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称为国宝“京”粹。
2. 顾绣
【答案】顾绣是明代名噪一时的刺绣类型,实际上是临摹字画的画绣,精巧生动,但又结合刺绣特点,富于装饰效果。明嘉靖时,进士顾名世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顾绣脱离生活实际,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性工艺。
3. 《惜春作画》
【答案】《惜春作画》是清末“泥人张”第一代艺人张长林所作的彩色泥塑组像,取材于古典小说《红楼梦》故事。作品高三十一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贾惜春在大观园暖香坞作画为内容,描绘惜春正在聚精会神地运笔作画,两旁少女二人一坐一立,正在会心地欣赏惜春的传神妙笔。人物刻画真切生动,是“泥人张”的传神佳作。
4. 徐悲鸿
【答案】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并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代表作品有《奔马》、《愚公移山》、《九方皋》、《田横五百士》等。
5. 曹衣出水
【答案】“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6. 《五牛图》
【答案】《五牛图》传为唐代画牛名家韩混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画了姿态各异、神形逼肖的五头牛。近景式构图,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 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7. 齐白石
【答案】齐白石,原名齐纯芝,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书工篆隶,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主张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代表画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8. 月份牌
【答案】月份牌是一种集圆,它是融合中国传统工笔人物与西方擦笔水彩技法的新圈种。它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上海,盛行于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是月份牌广告的鼎盛时期。因其画面中除了人像插画、广告商品、公司名称外,还附有全年的月份年历,故被称为“月份牌广告”,或简称为“月份牌”。
二、简答题
9. 简述《苦瓜和尚语录》及其理论贡献。
【答案】《苦瓜和尚话语录》是中国清代绘画理论著作,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占有重要地位。
(1)《话语录》简介
《话语录》是由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一一中国画“黄山派”的创始人石涛所著。
①《话语录》内容与结构
全书分十八章,前四章围绕“一画论”就画法原理发挥见解,高屋建领,多有精义。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就山水形象、意境、笔墨、格调、书画关系等,展开讨论。第十八章则明确提出了革新创造的绘画思想。
②《话语录》特点
统观全书,先讲原理,次述运腕,最终引申出理论主张,构成了完整有机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石涛把对画理画法的认识提向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件和系统性,具有充分的逻辑力匡刽兰巨。
(2)《话语录》理论贡献
①“一画”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是“一画”,“一画”被视为是世界万物包括绘画的根本原理和法则。以“一画”观认识绘画,则“‘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
②革新自由创作
石涛从“常”与“变”、“万”与“一”、“受”与“识”等辩证关系出发,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主观与客观、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多样与统一的关系,抨击了食古不化的时弊,提出创造性的艺术主张:“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简而言之,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反对拟古,重视发挥画家个性并提倡自由创作的强烈主张,对18世纪以来的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10.谈你对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认识。
【答案】(1)“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指绘画时要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人物的“神”
(2)含义:
①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
②顾恺之主张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想象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
(3)具体做法:
①画人物传神,重视点睛,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顾恺之认为只有将人物的神情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才能算是一幅传神的作品。
②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在画谢媲像于岩壑中时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志趣将其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好像春蚕吐丝那样自然流畅。
(4)意义:
①顾恺之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以“传神”的形式进行绘画,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建设,说明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这种思想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的技巧不断的提高,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②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对当今画家创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理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神”,不是什么玄虑空洞的东西,而是画家通过画面向观者倾诉自己的真切感受,是画家生活素养和技术修炼的结果。中国画家正是在探索“神”的基础上,把中国画创作逐渐推向了辉煌。如果撇开对顾恺之“神”的探索,就不能理解其“体态”和“气势”的理论依据及其重要性。
11.试比较沈周、文徵明艺术风格的差异。
【答案】(1)沈周、文徵明其人
①沈周是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②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