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股份公司出现后资本主义企业财产关系变化的新特点。

【答案】股份公司是一种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把分散的和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组织起来统一经营的企业制度,它是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创新。在股份公司出现以后,资本主义企业的财产关系已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来讲有以下新特点:

(1)资本雇佣劳动仍然是企业所有制关系的本质。但是,在现代股份公司高度分散化的产权结构中,工人、管理人员通过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份也兼有资本私有者的身份。

(2)其所有权的分散化,以及同此时相联系的所有权证券化、市场化,使得任何一个所有者都无法绝对控制、支配企业,也没有必要去支配、控制企业资产,所有者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将自己的则产交给最会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来管理,以实现资产价值的增殖。

(3)传统意义的资本所有权包括所有、占有、收益、处置等完整的权利,在现代股份公司,资本所有权内部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对许多企业出资者或资本所有者来说,‘言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分享收益和最终处置财产的权利上,它虽然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人,然而也不能直接支配、任意使用企业的财产。

(4)股份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经营活动、财产处置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控制力已经不存在。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索取企业剩余利润仍然是资本的本质,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所有权形成了对经营权的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在这种制度的安排中,私人所有权仍然是构成公司中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或约束的重要基础。

因此,股份制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改变了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本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2.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案】(1)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的联系

①货币流通规律对纸币流通的制约作用在于: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金属货币因为有价值才流通,纸币却因为流通才有价值。

②纸币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和购买力同它发行的数量成反比,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的区别

①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

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用公式表示为:

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

法。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

②纸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就是说,不管纸币发行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既然如此,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就应该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3.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案】(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小可避免地要遇到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产生的一系列困难,并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情与艰巨性。

(2)决定和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这种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的:

①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都发生过长期的帝国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问、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种力量之问的战争,这些战争,使原本落后的生产力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更加落后。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和闭关锁国,导致了长期处于市场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裹足不前的境地。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都要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不例外。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建立并巩固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要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建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高度公正的新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这个宏伟目标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种与资本主义对立的崭新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一诞生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以武力为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

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长足发展之后,其进攻的方式则转变为以和平方式为主渗透社会主义。无沦是以武力方式进攻还是以和平方式渗透,资本主义国家所依仗的是其经济的发达和在经济发达基础上的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在严峻的国际环境挑战面前,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必然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总之,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代替原有的旧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

4. 论竞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答案】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己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竞争的结果,又因为科技进步和信用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强化。竟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竟争引起资本集中,这是因为:

(1)同部门中的不同企业的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同一部门中的企业必然产生分化:那些技术先进、劳动者素质高、管理先进的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强,必然不断壮大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市场份额; 而那些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则会缩小生产经营规模,或者停产直至退出市场。其结果是在客观上造成了生产和资本向优势企业的集中。

(2)不同部门企业间的竞争也会引起和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不同产业企业间的竞争,一是争夺有利的投资领域,表现为企业在不同部门的进入和退出;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多角化引起的产业融合及产品替代程度的提高。由于现实中的进入和退出都是有障碍的,为了超越进入壁垒,弱化退出壁垒,减少沉没成本,不同部门企业争夺有利的投资领域的竞争越来越主要采取组建集团企业、实现跨行业多角化经营的力一式来实现,从而导致规模巨大、经营多角化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具有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基础。机器大工业体系确立后,生产率得到了成百上千倍的提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为生产、资本向技术先进企业的集中创造了基本条件。

(4)信用和股份公司是竞争引起的生产资本集中得以加速的杠杆。如果说技术进步及经济技术方面的合理性为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既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提出了客观的要求的话,信用制度、股份公司则为生产、资本集中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5. 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