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渤海大学文学院823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革手抄本小说

【答案】文革手抄本小说是文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当时,只有少量书籍允许出版,但有一批以侦破和反特故事为主的手抄本文学在地下流传,集中于1974~1975年。流传最广的作品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小说一方面受热烈欢迎,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因其对于爱国的知识分子、科学界的权威肯定,对周恩来等政治人物歌颂性叙述,被当时的政权看作是流毒全国的反动小说。手抄本小说在文革后公开发表,都经过修改或重写,无沦是其内容还是发表形式,事实上都已失去了本来面貌。手抄本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四人帮”文化专制的一种叛逆行为。除了阅读所带来的欢愉,它更是一种群体劳动,一种自由的文学创作,一种精神上突破禁忌的地下探索。

2. 第三代诗

【答案】第三代诗是指由“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 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 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代表流派有非非主义、他们文学社、海上诗群等。

3. “实验小说”

【答案】“实验小说”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借鉴西方20世纪文学后在中国出现的小说创作潮流,又称先锋小说。“先锋”作家借助西方20世纪文学所提供的经验,寻求创作题材和艺术方法上的各种可能性。主题上追求对具体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超越,艺术上摆脱“写实”方法的拘囿,以追求“本体意味”的形式和“永恒意味”的生存命题,这在当时成为很有诱惑力的目标。这种“本体化”形态的想象,与他们曾经预期的“世界化文学”的想象是致的。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余华、格非、苏童等。

4. 80年代文学

【答案】80年代文学即“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指1976年以后我国文学家的创作活动,以及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1976年粉碎汪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尤其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开始全面纠

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而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变化,从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其特点是大众化与多样化,民族化和现代化,激昂与悲凉交织。

二、简答题

5. 简述孙犁小说的风格特征。

【答案】孙犁小说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俗化的描写,带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孙犁小说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

(1)用诗情画意的笔致表现抗战生活

孙犁的小说基本是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地区人民的斗争与生活。他把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为保家卫国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致加以表现。他的小说,并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也缺乏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往往抓取个别的生活片断、场景,渲染上或浓或淡的主观情感色彩。他的小说在创作上虽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气息。这种艺术上的追求,使其小说往往充满诗情画意。

(2)表现主人公的诗意人生

孙犁的小说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诗意的层面上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他努力表现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的宽阔胸襟和在艰苦环境中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着力描画翻身农民在艰苦斗争生活中所孕育的诗意人生,揭示他们平凡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孙犁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着意刻画和赞美的主人公都是妇女,如《荷花淀》与《嘱咐》中的水生嫂等。这些年轻妇女各具神采,却都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刚毅的性格以及革命的激情、欢乐的精神,可以说这是孙犁塑造的独特的人物体系。

(3)中和之美的创作原则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比较内在,即他在含蓄地追求一种中和之美的原则。孙犁小说以其美的特质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解放区小说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4)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美和人性的光辉

孙犁以散文的笔法来写小说,虽以抗战生活为题材,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尖锐激烈的冲突、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以一条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轻捷的笔触加以精细雕琢,将写景叙事、抒情写人融于一体,从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的光华。

(5)语言清新自然,高度个性化和口语化

孙犁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动人,人物语言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和口语化。小说具有散文的韵味,充溢着既深沉又明丽的诗的情调。后来有一批作家如刘绍棠、丛维熙等,追随孙犁的创作风格,以其为首,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被称为“荷花淀派”的小说流派。

三、论述题

6. 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谈谈你对“80后”文学的看法。

【答案】80后文学的崛起已是事实,在短短的几年里便成为文坛乃至整个文化界的一大景象,带给人们以无尽的思考。虽然目前绝大多数80后作家依然处在学艺期,写作技巧与水平还不太成熟。但他们也正在成长,正逐渐受到主流文坛的认可。下面主要以树下野狐的《搜神记》为例,简析80后的文学创作特点。

(1)背景宏大,层层铺垫在《搜神记》中,开篇极为到位,能在刹那抓住读者的眼球,引人入胜,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其次,周边环境的描写,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到神秘蛮夷的荒路,再到有点恐怖意境的内陆,瑶池寒宫,众生百态一网打尽,赋予了故事血肉,将单一的轮廓逐步充实起来。

80后作品,大多数都是背景浩瀚,从广裹的宇宙到洪荒远古,从近代到古代,每个作家都极尽自己所能去构思一个从来没有过的背景,去展示一个大家向往的世界。归根结底,小说的创建是根据作者本身所向往的,每一本小说里的世界,都是作者向往的生活,所以作者构建一种虚拟的世界,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其中。因此,背景宏大,情节复杂是80后作品的特点之一。

(2)语言至上,辞藻华美

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依托的是人物的性格,更需要语言的打磨。《搜神记》采用半古文的文风,细腻的手法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作者通过不同笔触的刻画,通过情节的层层推进,使人物内在的性格一步步丰满。

(3)架空历史,神鬼通玄

架空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的宠儿。不管是历史还是神鬼传说,都被80后作家架空,添加上各自的想像。《搜神记》中,神农、五帝、蛋尤、黄帝等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都被搬出,人物性格描绘得有血有肉,不同于以往文学传统中的形象。

(4)刻画爱情,情节丰满

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少不了对爱情的描绘,尤其是80后作家的作品,动辄上百万字数,其中对爱情的刻画是作品的亮点之一,可以说对于爱情的描写好坏是一部作品能否吸引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搜神记》中,无论是心思细腻历经苦难的雨师妾和拓拔野的爱情,还是芋芋从开始对拓拔野的仰慕之情到最后倾心蛋尤,作者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将整个作品串联起来,没有这几段爱情纠纷,就没有这么荡气回肠的文章。可以说,80后的作品少了爱情这一个方面,文章便会变得支离破碎。

80后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除上述所说的内容外,还有诸如流浪意识等其他特点。但它仍面临着文学魔术化、非道德化、技术化等不好现象的十扰,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很可能致使青少年得不到正确的教育,从而影响其成长和发展。

总之,对于80后作家创作的作品,社会舆论褒贬不一,有的称其是现代社会文学,有的批判其背离现实社会的价值观。但无论如何,80后文学创作总归是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向,是时代的一